有福气的人在离去前才会有预感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老康头在医院烧了四十年锅炉。
四十年里,医院的院长换了一个又一个,医院的医生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烧开水的老康头,一直守在锅炉房,好像医院的定海神针一样。
我学医时的专业是妇产科,教我们专业课的老师也是医院的妇产科主任。
老康头就在老师所在的医院。
老师说,老康头就是医院的扫地僧。
老康头原是上海人,曾是上海某大医院里的外科医生。
他父亲是解放前的商人,家里有好几房太太,他母亲是其中之一。
他母亲在他十来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父亲儿女众多,没有母亲的庇护,他成了那个常常被父亲忽略的孩子。
他的长兄在国民政府工作。
解放前,家里人有的随父亲去了美国,有的随长兄去了台湾。那时他已经在医院上班,他说他哪也不去,就留在这里,他要建设新中国。
后来,因为出身和海外关系,他没能幸免被批斗的命运。被批斗,被改造,一轮又一轮地折腾下来,他的手再也拿不了手术刀。
再后来,他被下放到了辽宁,我学校所在的城市。
被批斗时,他妻子怕被牵连,为了划清界限,和他离了婚。
曾经,他的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有自己喜爱的工作,有温柔娇美的妻子,可变故来得太突然,除了命还在,他几乎失去了所有。
理想的坍塌比生活的艰难更能摧毁人的内心。
他被下放到这个医院,是被改造的对象,当然不能分配到科室,院里把他分配到了锅炉房。
刚开始,他每天都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一般。
过了些日子,烧锅炉的老师傅问他,当初为啥要学医。
他说,那年母亲生病,如果能遇上一位好医生,可能就不会死。自己学医,就是希望能够救死扶伤,让人间少一些骨肉分离的悲剧。
老师傅说,想救死扶伤,得先救自己,好好活着,一切才有希望。你是大医院来的,有一肚子学问,就算现在烧锅炉,可守着医院,还怕没有救人的机会嘛。
慢慢的,有很多医生都知道老康是上海大医院下放来的。有时候会有医生偷偷地问他一些医学上的事情,他对于别人问自己的问题,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老康英文极好,后来也有医生偷偷地拿来一些英文资料,让老康帮忙翻译。
在那个乱哄哄,混乱又动荡的年代,有些医生依然对工作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毕竟医院里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虽然双手再也拿不了手术刀,上不了手术台,虽然每天都在烧锅炉,但还能接触到自己热爱的医学,老康已经十分高兴。他就像一棵还没有完全死透的枯树,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又冒出了新芽,长出了新叶。
老康是南方人,但他个子很高,一米八多的大个子,方脸庞,浓眉大眼,看起来,很像北方汉子。
后来有热心人给他介绍对象,据说医院里也有倾慕他的女医生,但他都回绝了,他说自己这个身份,不能连累了人家。
过了两三年,烧锅炉的老师傅退休了,锅炉房就剩下老康自己,老康从此便守在那里,再没离开。
1978年,老康的问题得到了平反,落实政策,他可以回上海了。
他给组织写了申请,他说自己在这里待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上海已没有任何亲人,他不想回去了。他说补发的那些工资,希望组织能代他捐给他读书的医科大学。
落实政策了,医院要把老康调到相应的科室。他说自己一个外科医生,拿不了手术刀,上不了手术台,况且自己都四十好几了,就不去凑热闹了,把机会给年轻人吧。他说烧锅炉这活挺好的,这么多年,也干顺手了,自己就在这锅炉房了,哪也不去了。
也是在那一年,东北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最开始是从机关单位,厂矿企业,有工作的职工开始。
那时的政策很严,如果违反政策,夫妻双方都要被单位开除。
在那个年代,没有几个人敢拿自己的铁饭碗去冒险。为啥东北的计划生育执行得好,独生子女多,那是因为东北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城镇化程度高,厂矿企业多,职工多,这项政策在东北更容易推广和执行。
我学医时的一个同学和我说,她原本应该有一对龙凤胎的弟弟妹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下来的时候,她妈妈已经怀孕快九个月了,硬是被拉去引产了。
那对龙凤胎引下来的时候还都活着,还在哭,计划生育办的人让医生拿两个盆,扣上两个孩子,愣是把他们闷死了。她妈妈在产床上,先是听到孩子的哭声,又听到孩子在盆里小手小脚撞击盆壁的“咚咚”声,她妈妈心都碎了,人都要疯了。后来好多年,她妈妈都听不了那种类似的“咚咚”声。
那时,教我们妇产科的老师已经在医院上班,她们医院的妇产科里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让有些医生的内心很崩溃,感觉自己手上沾满了鲜血,非常罪孽。
后来,老康说,以后这种大月份引下来的孩子就交给他处理吧。他说:“你们都是有家有业,有儿有女的人,我是孤家寡人一个,我啥也不怕,以后这种事情我来做。”
老师说,大月份引产下来时还活着的孩子,也不是都能活下去,老康说他来处理,是不想让那些医生有心理负担,也不想让他们知道太多内情。实际上,那些大月份引下来的孩子,能救活的他都救活了。
后来,很多医生也知道了实情,大家就悄悄地把家里不用的小孩儿的被褥、衣服、尿布放在锅炉房角落的柜子里。
人们也会留意哪有想要收养孩子的家庭。那些孩子有的脱离危险被救活后,已经无处去找亲生父母,有的虽然找到了亲生父母,但亲生父母出于种种原因,拒绝抚养。
那些年里,没有人算过老康到底救了多少孩子,那些孩子被送养时老康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好处。
那时候,做这些事情,是冒着极大风险的。老康说:“这些都是人不留天留的孩子,给他们找个好人家,让他们好好活下去,就算为了这个去做牢,也值了。”
——幸好那些年没有人举报这些事情。
我上学时见过老康头,那时他还在医院里烧锅炉,那是个高高瘦瘦的老头,黑红的脸庞,一双眼睛很亮,炯炯有神。
我们毕业十五周年的时候,回学校那里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那次聚会也邀请了好多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
教我们妇产科的老师说:“你们这届孩子,是转行最多的,也是当老板最多的,这也挺好的,医生这个职业太累了,没有点使命感,真的干不好。”
我们好几个人都问老师,老康头怎么样了。上学时老师和我们说过老康头的很多事情,我们对他的印象都很深。
老师说他身体一直很好,一直自己生活,八十岁那年,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就去了敬老院。那年冬天,有几天天气特别暖和,那天吃完午饭,他说要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等护士去叫他回屋时,发现他已经去世了。
他坐在窗下的椅子上,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安详地睡去了。
他去世的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也许那是老天对他的送别。
他房间的抽屉里有张遗嘱,遗嘱里写着,他希望自己去世后医院能派人把他的骨灰送回上海,撒到黄浦江里,他说死后想和母亲离得近一些。他说自己这一辈子也没有多少积蓄,存折上的钱,办完这些事情,剩余的就留给医院。
遗嘱下面的时间,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天。
都说有福气的人,在离去前才会有预感,那是老天爷让他们安排好后事,体面地离开。
想起康老爷子的这些事,是因为看到一个视频,视频里的人说,他是引产活下来的孩子。
我想,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孩子应该有很多。
历史的每次转折,都会有无数的幸运者,也会有无数的牺牲者,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就是一场惊涛骇浪。
老康也是历史的牺牲者,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就变得颓废、冷漠,他一直坚韧顽强地守护着自己内心的规则,守护着那些脆弱的生命。
在我们这些外人的眼里,他的一生充满了遗憾,也许在他自己的心里,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圆满。
宽容和悲悯,或许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
上一篇:十位干娘
下一篇:蕉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