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与单身汉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技三是村里的裁缝,据说小时候视力不佳,身体也较单薄,家里想重活肯定干不了,就学门手艺谋生吧。
技三经人介绍拜了附近的老师傅为师,由于技三为人务实老实,又吃苦耐苦,扎实肯学,几年之后,还真学得不错,出师自己开店了。
八十年代不像现在,大街小巷的时装店让你挑,那时日子过得比较紧巴,都是上十个村共一个裁缝师傅,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请师傅做套新衣服,或者有亲戚小孩过周岁等重要日子做一两套新衣服送人,平时只能拆拆补补的将就。
方圆上十个村,喜庆的事也比较多,特别是快过年的时候,要请技三到家里做新衣服,技三忙不过来,还得排日子,技三由于业务多、收入丰,日子过得还不错,不久,还招了一个叫喜儿的徒弟,帮他做事。
技三脾气直,但心肠很好,附近相隔二十里地村里有个单身汉,为人耿直不怕吃亏,出力气大把的有,但针线活确实干不好,就像让张飞绣花,整死也弄不好,都五十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由于常在农田里穿梭,衣服时常被农作物挂破,单身汉经常穿着破衣服或不合季节的着装,技三看在眼里,经常用多余的料子免费为他缝补,料子多的时候,免费为他做套新衣服,让他四季都有适宜的衣服穿,两人因此关系很好,常常一碟花生米,半斤烧酒,聊到深夜。
村里村外的人,大多是泥巴田里闹的,对手艺人还是特别尊敬的,因此一向被人崇敬的技三也就有了个倔脾气,认死理,喜欢与人杠理。
一般人杠,别人不介意,笑笑也就算了。
但当时村干部有些歪风邪气,喜欢大吃大喝,还经常发生欠钱不给的事。技三看不惯,因此经常在人前发牢骚。
别人请技三做衣服,自己买料子,工钱可以先欠着,到年底或有钱的时候再给,但技三一向看不起村干部,只要是村干部做衣服,就得先给工钱,不然不做,料子还得他来挑,村干部因此对他颇有微词。
当时村里的接待标准是“三菜一汤”,村里为了拉拢一些关系,里里外外接待的人就多了起来,份量不够怎么办?就换成了大份的菜,技三不知道怎么发现了这个内幕,在村里村外的说,而且还扛理,引起了村干部的不满。
再后来,到了九十年代,经济日益开放,村民手头也有了一些闲钱,毕竟村里的裁缝在设计和款式上没有市场上的新颖和流行,而且市场上还有多种款式可供挑选,慢慢的技三的生意就冷了下来,再后来,只能从事一些杂碎的缝缝补补的活,或者是对款式设计没有要求,只图便宜的老人衣服,但那种衣服,几乎是微利。
技三的生意惨淡,再加上眼睛不太好使,不久就落为贫困户了,村里的人就建议他申请救济,不仅有钱拿,在小孩上学和就医方面还有照顾。
但申请救济有个流程,要填写各种材料,这可急坏了技三,他虽然会裁衣服,但对文字的事他可一窍不通。
村干部对他早有不满,就说这些是必须要交的材料,你交不来,就办不了。村里有些文化的,在技三慢慢贫困下来之后,就很少搭话了,技三脾气也倔,硬气不想求别人,事情就这样慢慢拖了下来。
但生活可以过苦点,孩子总是要上学的,眼看孩子的学费没有着落,技三愁在心头,一腔苦水不知向谁倾诉。一日单身汉来看技三,技三呐呐不言,几杯苦酒过后,终于一吐衷肠。
单身汉一拍大腿,说,这事好办。我有一表侄时常来看我,而且还是个小学老师,做这种事易如反掌。
果然,不久事情就弄好了,孩子也顺利入学,自己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看着孩子背着蓝色帆布书包欢快入学,技三对单身汉感恩戴德,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但手头不济,只承诺从今年起每年去看望单身汉二次,并且为他送终。
为此一诺,不管那年,技三年年如此,虽然时间不定,但每年二次的看望承诺从未失约,还经常附带点农产品。
最后一年,单身汉由于治病的原因搬到镇上集体供养中心去了,在那里医生打点滴方便些。头一次技三去看他,虽已经卧床不起,但身体状况尚好,究竟哪天走尚不可知。
一次,技三突然冥冥之中有种感念,特别想去看单身汉,虽然仅仅只隔了一个星期,平时总要隔好几个月的。最终,技三耐不住自己的感念,克服困难去了,因为他去镇里也不方便。
不想,当天,单身汉殁,技三为他处理后事。
上一篇:瞎祥
下一篇:老张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