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挽回两条命,拯救三个家庭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前几天河南某地一辆冷藏车闷死了8名下夜班乘车回家的女工,引发了很多善良人对底层老百姓生活状况的关注、同情和担忧。

我想说的是,事发地离我老家不远,那是一片让人想起来就思念,但又想逃离的地方,因为悲苦,沉重,还有想反抗却无力的懊丧。

十几年前,我老家处于较偏远的农村,也发生过一起事件,不是冷藏车,而是冷库。不过,令人庆幸的是人都救过来了,虽然落下了一点后遗症,但命保住了,只要人在,家就是完整的。

我表叔,因那起事故,被人称为救命恩人,每年过年,从鬼门关逃出来的工友,都会带着礼物登门,一是感谢,二是再聚聚,叙叙兄弟情谊。

我老家西北靠山那一带,应市里号召,成立了香菇生产基地,差不多几十个村的村民家家基本都种香菇。

香菇是入冬以后进入采摘期,这时候,卖不上好价钱,春夏两季,才是卖香菇的好季节,大城市的超市能卖到十几元一斤。有些资本的老板就开始投资建冷库,在采摘季低价收购香菇贮存,到来年卖高价。

表叔村里有一位早年投资房地产发了家的老板,儿子学习不太争气,但也不是那种不学好,干坏事的孩子,就是贪玩儿,干什么事都不太上心。高中是混下来的,回回考试都是班里垫底,掏钱上了三年民办大学,毕业后跟着父亲在公司里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和一帮朋友吃吃喝喝,打游戏,玩桌球。

老板担心儿子一直混下去,不成事儿,就想着用绳子拴拴,让他有个正经事儿,磨磨他的性子。

于是在离我表叔家有十来里的地方建了一座冷库,不算大,能贮存2万斤左右。

表叔是老板的近门亲戚,打从建冷库开始就受老板指派,跟在这个富二代后面打下手,也帮他出出主意,疏通村上关系。要建冷库,就要征地,这里面的门道,刚出校门不久的小年轻,真的不懂。

冷库建成,开始正常运转后,富二代还是很有创业激情的,很认真,干活也挺卖力,人手不足时,还亲自上阵扛香菇包。

冷库固定用的工人有三人,表叔,本村一个老林,还有邻村一个老张,都是50来岁,也还算能干的年纪。大家都知道,农村的青年都外出打工了,本地还真招不到年轻人。收货、出货旺季时,会多雇几个短工。

那一年腊月十二,表叔和老林、老张三个人装了一车香菇,是大城市来收购的,要赶春节前在超市上架。

装好后,富二代又在驾驶楼里多塞了三筐香菇,给了我表叔20元钱,让他跟车去镇上,把这三筐香菇送到一家酒店,收收钱,回来时叫辆出租车。

表叔跟车走了以后,富二代指挥另外两个人进冷库盘一下库存,看看还能再收购多少,赶春节前把货补足。

两名员工进冷库后,富二代接了一个电话,应该是好哥儿们打的,跟对方谈得很畅快,特别高兴,然后就约了饭局。

事后,才知道是哥儿们要给介绍一个绝色的姑娘做女朋友。青春年少的男孩子荷尔蒙爆棚,最乐意的就是谈个漂亮姑娘,有面儿。

说得太忘形了,富二代把正事忘了,急得火燎眉毛一样,咔咔把冷库的大铁门一锁,开着他的小轿车一熘烟走了,荡起一路黄色的尘雾在空气中飞舞,再盘旋着慢慢坠落。

镇子离冷库十来里路,表叔没舍得打车,他迈开大长腿走了回来,20元钱,他买了几根排骨,想着晚上炖肉吃。

表叔回到冷库,见门口还停着三辆摩托车。冷库离他们家七里多路,那时候村民出门做活的交通工具都是骑摩托车。表叔看冷库大门紧锁,还挺奇怪:老林、老张回家,没骑车?又一想,或许是富二代老板心里高兴,又请他们去喝酒去了。

富二代对他们挺不错的,隔段时间就找个由头,请他们喝二两,估计是老爹没少交待他,要和乡亲们搞好关系,不要摆老板的架子。

这么想的时候,表叔心里还有点不得劲:出去吃饭也不叫我,老板没想起来,这俩个老小子,也不惦记得喊喊我?

回到家,吃罢饭,又看了一会儿电视剧《刘老根》,心里就觉得有个事儿,堵得慌,感觉哪里不太对劲儿,胸口有点闷。

表叔躺被窝里,像烙饼似的翻过来倒过去,老婆被他折腾烦了,踹了他一脚,问他有啥事。

他坐起来,开了灯,说那两人也不知回家了没?要说出去吃饭,肯定不会不叫我,况且,即便是去吃饭,也要骑上摩托车啊,把车留在那儿,明天上班走着去?会不会有啥事儿?

他老婆问会有啥事,表叔有些急躁地说会不会是他俩被锁在冷库里了?

然后,两个人就都有些着急了,表叔掀开被子又穿上衣服,说:“我去老林家看看他回来了没。”

老林的老婆在城里当保姆,要赚钱还给儿子盖房娶媳妇落下的债,儿子呢,在南方打工,家里只有儿媳妇带着不满周岁的小孙子住在二楼。

儿媳妇不咋过问老林的事儿,毕竟年轻的姑娘乍当上妈妈,手忙脚乱,一个人带孩子都挺费劲儿,老林回不回家,多晚回家,儿媳妇也不清楚。

表叔赶到老林家,黑灯瞎火的,估计老林的儿媳妇已经带孩子睡了,敲了好一阵子门,左邻右舍的狗都被惊得汪汪乱叫,才看见二楼的灯亮了。

老林的儿媳妇确认了是表叔后,才下楼开了大门,表叔进到老林的房间,一看没人,心里就打了个激凌,暗叫一声不好,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他旋风一般跑回家,骑上摩托车就又去邻村的老张家,一路上他心里还抱着最后一丝期望,希望老林和老张喝多了酒,没回家,宿在老张家了。

老张是一人独住,老婆在城里跟儿子住,照看刚两岁的小孙子。

那是北方的腊月,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深夜十点多,路上乌漆麻黑,没有路灯,只有摩托车灯亮着,暗黄的,凄迷的,摇曳着微弱的一束光亮。

风唿唿地在耳边响得刺耳,刮得脸生疼,真是像刀片割一下,又一下。

一路疾驰,手脚都是抖的,一是冷,二是怕,身子像打筛糠一样乱抖。

赶到老张家,车油门都没熄,架好车就跑去用拳手砸门,可门内毫无声响。

表叔又把摩托推过去靠近院墙,垫脚翻进了院子,打着手电筒,隔着窗户,照里屋,里面空无一人。

这下子表叔的心都快炸开了,他感觉他的担心成了事实。

他跳上车,骑到村口,又砸开村头小卖部的门。那时表叔还没手机,他要用小卖部的电话打给富二代。

小卖部的老板气急败坏地开了门,听完表叔的话,也吓了一大跳。

他们打了三次电话,富二代的电话都是无人接听。

表叔就把电话打到了他爹那里,他爹一听,就说让他先去冷库,自己马上就到。

昏黄的车灯照亮着前面一小截路,耳边是唿唿嚎叫的风声,摩托车突突的响声在黑夜里与表叔的心跳声混杂在了一起。

到了冷库,老伙计们的两辆摩托车还孤零零地停在朔朔的寒风里。表叔把车灯打亮,正对着冷库大门,厚重的大门依然紧闭着,不漏一丝缝隙,他使劲用拳头擂门,但门内无一声回响。

背上的汗在那个寒冷的冬夜,一点点濡湿了他的秋衣和毛衣,黏煳煳地贴在身上。

富二代的爹也联系不上儿子,气得直跳脚。但他还是有准备,从城里带了个会撬锁的师傅。

门打开后,几个人冲进去,就看到两个人抱成一团蜷缩在地上,,双目紧闭,面上都带着白霜。

表叔说他当时腿都软了,想着还是来晚了,人肯定冻死了,当场就呜呜哭出了声。

大老板镇定些,跑过去,探了探鼻息,又摸摸脖颈,说还有救。他和表叔一人背一个,扛到车里,飞一般把他们送进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幸亏现在送来了,要等到天亮啊,就是大罗神仙也救不回来。

表叔后来说,老林和老张是真惨,冷得受不住就一直跺脚取暖,干活时穿的翻毛鞋,鞋底子都厚实,但都被跺得稀烂,干活人的手够粗糙了吧,硬是被搓得秃噜皮。

老林和老张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才算缓过来,有精神了头。后来老林落下了口吃的毛病,说话做事,都有点慢小半拍。老张呢,右腿好像比左腿短了一截,走路有点颠。

但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富二代被他老爹扯着脖领拽到病房,一个劲儿打躬作揖,道歉赔不是。

大老板也说了好多好话,说到气愤处,又当众踹了儿子两脚,骂他不省心,煳涂,另外除了医药费,一人又给10000元钱,让他们补身子,也算是精神赔偿吧。

家属也就没再追究。

表叔不仅被三家人奉若大英雄,就连村里人都冲表叔竖大拇指,要不是有他的心电感应,加之为人善良,顶着寒风施救,几家人就都要被毁了。

老板一家摊上人命,冷库还能开得下去?两家人失去了顶梁柱,日子过得不艰难?

经此一事,表叔深得老板信赖。冷库的门修好后,给了表叔一把钥匙,让他帮着看好冷库的门,如果自己家臭小子不干正事,就拿出叔辈儿的架势,好好管教便是。

后来每年除了工资,到年底,老板还会额外给表叔包个大红包,而且,半扇猪肉,一个大羊腿,两条烟,一箱酒,都是富二代亲自开车送到表叔家。

老林的老婆后怕得要命,再也不放心老头子一个人在家,过完年就没再出去做工,安心留在家里,包了30亩地做活儿,再苦再累,一家人守在一处,是个照应。

老张的老婆因为孙子太小不能回来,死命劝老张进了城,当了环卫工人。天不明两人就扛着扫帚上街上扫地,天灰蒙蒙亮时,再回家做饭,照看孙子,一家人总算也团圆了。

据表叔说,富二代后来沉稳多了,现在已经接掌他老爹的公司,做得像模像样了。

看来,人都是在历练中才能长大呀,只不过有些错误一旦发生,代价实在是付不起。

上一篇:斩鸡头

下一篇:衣柜里的老太太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