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叔作坛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叔爷小时候眼睛是好的,长得白胖,嘴甜好动,村里长辈没人不喜欢。那个年代啥都不多,就孩子多,饶是像叔爷这般讨喜的,也没得到家人多少关注。大人们从早到晚忙活在田间地头,只要晚上孩子们在家,都不会在意。

叔爷上面还有一个小哥哥,那天哥俩一起到南边的山上,不知道是去捡柴火还是玩,到天黑了都没回来,大人们才后知后觉去找。山上的夜掩映在自由生长的枝丫里,连满月都难以照亮,摸黑找了大半夜,终于看到了两个孩子。叔爷不哭不闹地坐着,小哥哥安静地躺着。大人把孩子抱起来才发现,小哥哥身子都凉了,问叔爷怎么回事,他就是呆愣着,一言不发。

回到家天也亮了,大人们发现叔爷的眼睛不对劲,划拉了几下,眼睛动也不动,一下就慌了,母亲抱着叔爷哭,父亲急得直挠头,一番慌乱过后,悲伤在日复一日繁重的生活里逐渐消解。叔爷除了看不见东西,不怎么讲话,其他自如。

转眼,到了该成家的年纪,瞎眼的小伙在那个年代提前贴上了光棍的标签,他自己一点不着急,帮着家里家外忙活,日子有条不紊过着。

勤劳的人总有归处,叔爷终于在三十岁前盖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第一件事不是乔迁宴客,而是在里屋摆设神位。这时候他才道出儿时在山上那次是得仙家所救,现在他有能力了,就要供奉。

供奉这件事不胫而走,那间供着神位的房间,越是低调越是无声地吸引着周边四邻。有人明明不顺路,扛着锄头下地还绕来叔爷家门口走一趟,叔爷要是不在门口,还会往里探探头。

这天外公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来隔壁找叔爷闲聊,只见叔爷低垂着头,盘腿坐在方桌一侧的长凳上。外公原以为叔爷在打瞌睡,结果喊他名字没动静,走近推他推不动,这才纳闷呢,叔爷又说话了:“老汉,你去对面坐着。”老汉是外公的小名。外公一下子就僵住了,因为这声音不是叔爷的声音。

等外公在对面坐下,“叔爷”抬起了头,继续说:“你这两年有一灾,躲过去了能长寿,躲不过去就只能撑到七十出头,你命里有……”外公听得越来越心惊,对未来的预测尚不明朗,但对当下和过去的描述都对得上。可转念一想,这些事叔爷本来也知道。

正想打断地时候,那声音就像是会读心术一样,说:“我不是瞎子,我是在他身上跟你讲话,你打麻将赢的钱留了一些放在小厦子(一种低矮的房屋)的梁上,用袋子包了几层。”这下外公是真信了,他的私房钱是连外婆也不知道的。

等叔爷清醒后,外公跟他说这事,叔爷说他知道,他虽然不能讲言语,但知道他们之间的对话。

之后叔爷在屋里不时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有时还大哭大笑,不过一般持续时间都不长。

村里人管这种现象,叫“作坛”。作坛的人,仙家附体,所哭所笑皆是旁人,所言所述皆非凡语。

可能叔爷跟仙家也有个磨合的阶段,磨合好了,后面作坛的时间和场合叔爷都能控制了,不给人看事,便不作坛。

村里人找叔爷看事,他从不收钱,用叔爷自己的话讲能看就看,都是小事。被他帮助的人们大都会送来钱以外的心意。

这般淡泊却让有心之人做了文章,关于叔爷看事不准所以不收钱的言论甚嚣尘上。三人成虎,此后来找叔爷的人大多穷苦,贫穷战胜了谣言。

一天一个瘸腿的女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找到叔爷家门,一见到叔爷就跪了下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叔爷扶起了她,带着他们进了屋。瘸腿女人自此隔段时间就来叔爷家,最后一次来的时候已经能正常走路了,还带了很多糖果和炮竹。

炮竹一点,周边四邻都过来了,大人们在夸叔爷本事大,小孩们在吃着女人散发的糖果。作为主角的叔爷,却一头闷在家里,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善言辞。

瘸腿女人的这件事给叔爷的口碑又逆转了。你看,一切虚妄之言,终是抵不过岁月悠悠,有心与无心,本不在一个维度。

这阵热闹过后,叔爷家那几年,时不时就来人,叔爷也不是谁都给看,炮竹声也不是每次都会响起。他的生活没有多大改变,每天喂番鸭、划干草,捡牛粪。

再有几年,叔爷家没有人来了,老房子也应村里要求拆了,叔爷搬到了侄子的砖瓦房里。

我上了初中,村里的学校不埋没孩子的天性,初中的作业也很少。有次路过叔爷家门口,看到他正在费力的揣面团,我一下子来了兴致,急于展现外公传授的技能。叔爷一开始并不想让我干,讲揣面很累,我人小没劲。在我软磨硬泡下,叔爷也松口了,我跟他一个揣面、擀面、切面,一个切菜、拌馅儿、起锅烧水,再一起包成小元宝,一顿香喷喷的素馅饺子就出锅了。这件事,是我如今回忆起来依然觉得很美好的经历。

随着我高中去县城读书,卷入高考大军,便很少回老家了,只有在过年期间给叔爷拜年才会再看到他。

后来,我读大学期间,他便走了。

叔爷一辈子没成家,无儿无女,他的葬礼是侄子侄女操办的。

年老后的这些年,因为这场葬礼才唤起人们对他的关注,曾经的大人感叹他一生孤苦,曾经的小孩感念小时候吃的那些糖果。

叔爷供奉的神位,我再也没见过,我想应该会被妥善安置。

上一篇:蕉下仙

下一篇:你能活多久早已命中注定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