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福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我有个远方堂弟叫平安。

他小时候可是一点儿都不平安,婶婶生他的时候算是高龄产妇,上头已经有了一双儿女了,这个孩子来到世上纯属意外,吃药避孕措施失败,婶婶平时也是个大咧咧的性格,直到例假三个月不来才想起来去医院检查,一查发现已有孕在身了……

在村里当民办教师的婶婶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上小学,这不在计划内的孩子打乱了她对人生的规划。

她说什么都不想要,直到医生说药流孩子太大了有危险,只能引产,而且过程很受罪,最重要的是要当月子做,要休息……

怕麻烦的婶婶失魂落魄的回了家,家里的公公婆婆当然希望儿孙越多越好,堂叔也表态孩子既然来了就别打了,一个生命啊,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孩子。

婶婶在众人的劝说下,心不甘情不愿的留下了孩子,可在要生前的两个月的时候,学校里评先进,被评上先进的可以转正,她每天都拖着疲惫的身体比平时更加积极。

身体本来就虚的婶婶提前一个半月生下了孩子,孩子生下来还不如一个小猫大,是个儿子。

奶奶过来看了一眼瘦小的脸皱皱的孙子,为孩子起名叫平安,希望孙子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

在堂弟平安八个月的时候,大家才发现问题,传统的孩子成长过程: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在平安身上完全没有体现。

忙于工作的婶婶听到照顾平安的奶奶说孩子不对劲儿时,才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医院检查的结果就是孩子先天性发育迟缓……

本来婶婶就不情不愿的生这个孩子,这又查出发育迟缓,更加不喜欢平安,任由奶奶去带了,自己只顾培养平安聪明讨喜的哥哥姐姐,加上也确实精力有限……

平安慢慢地在奶奶的抚养下长大了,就是一年级上了八年。

长大后的平安笨拙木讷,没有哥哥姐姐那样聪明能干。

堂叔和堂婶几乎忘记了还有平安的存在,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从来只说有一儿一女,因为平安的哥哥是村里第一个出国留学生,而姐姐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考出了国门。

当时着实让堂叔一家挺直了腰杆儿好一阵子……

堂叔为了供两个先后出国留学的儿女,在村里组织了一批人当了个包工头,那些年正赶上基建市场大利的机会,才勉强把他们供到了自立更生,可平安的哥哥姐姐一个德国一个英国都不想回国了……

家里的堂叔早年间领着工人干活力气用狠了,身体垮了下来,整天不是这疼就是那痒的。

而婶婶虽熬到了公办教师,也拿到了退休金,可是身体也不好,家里的爷爷奶奶生病、过世都是看似笨拙木讷的平安同村里人一起跑东跑西的帮忙打理安排的。

而叔叔婶婶远在他乡的另一双儿女每年只能汇钱回来,前几年又加上"口罩期"更是没办法回国,在堂叔生病的日子里,陪伴在身边的是平安,在婶婶当教师落下的嵴椎病,疼得夜不成眠的时候,只有木讷的平安守在身边满心满眼都是心疼,两手不停地一直帮妈妈笨拙地按摩……

去年秋天,我去看堂叔和婶婶,看到笨拙地平安身边有一位中年女子,虽然相貌平平,但一看就是一位善良的人。

原来是村里的李老太牵的红线,一个经常被前夫家暴的女人,领着一个九岁的男孩和堂弟平安组成了一家。

那天我留在堂叔家里吃晚饭,夕阳西下,我们在堂叔的大院里的葡萄架下吃弟媳做的捞面条,平安一直在边上帮着弟媳忙东忙西的,九岁的男孩儿手上端着碗捞面,边吃边时不时丢一根捞面喂给卧在边上的大黄狗……

场面十分宁静祥和。

叔叔婶婶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堂叔感慨的说:"平安是宝啊!"身为教师的婶婶接了一句:"幸亏有了平安你这个弟弟,让我们老俩口享受到了真正的天伦之乐,平安是我们的福气啊!"

是啊,平安是福,可世人皆醉心于名利地位之争,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平安是福的道理呢……

上一篇:名字的趣事

下一篇:人一生吃多少饭是有定数的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