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子念儿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着火啦!着火啦!”

那是一个年三十的晚上,在家里煮着饺子的喜子两口子正想着把贪玩的孩子们叫回来吃年夜饭。听到叫声后他俩紧忙放下手中的活飞奔了出来。

喜子家门口的胡同是死胡同,也正因为是死胡同,胡同里的乡亲们把一些不用的废品都堆在那里,秋收后,为了方便,乡亲们把生火用的柴火也堆放在那,因为一整个冬天都会用到,所以柴火堆得很高很高。喜子最怕的就是胡同里家门口的柴火垛着火,可是怕啥来啥,这次着火的正是这些柴火。只见胡同尽头的火越烧越凶,根本难以扑灭。此时隐约听到里面传来了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这个声音喜子两口子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他们的小儿子!他紧忙叫家人一起去灭火,可是火势太汹涌,等火情能被控制住了,一切都为时已晚。喜子两口子抱着小儿,哭声盖过了当天晚上的炮声。院子里乌烟瘴气,一团乱麻,锅里的饺子,也早煮成了一锅粥。

后来听孩子们回忆说,因为玩烟花爆竹,点着了胡同里的柴火堆。喜子的小儿子惊慌失措,鬼使神差的跑到了稻草堆后面的死胡同。最后火势蔓延,没有逃出来,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

喜子出生农村,在国营单位上班,虽然是干部身份,但仍然摆脱不了农村重男轻女的顽固思想。两口子前面生了三个女儿,都还算乖巧,他媳妇想着年纪大了,不生了也罢,而且因为那个年代生活条件也不好,生前面三个孩子的时候身体本就没养好,大夫也建议不要再怀孕了。可是喜子执意想要儿子,硬是逼着自己媳妇再生一个。不仅如此,他还向村里老人打听了生儿子的“偏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诸如蛇皮、壁虎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药草,煮了汤,逼着他媳妇跟自己一起喝。可能老天爷怜悯她,不是他,是她,第四个孩子终于生了个男孩。

在生这个孩子的时候,喜子媳妇几度晕厥使不上力气,而喜子却高兴的说“这么费劲,一定是个儿子!”生完这个孩子之后,喜子媳妇因为失血太多,伤了元气,再加上之前身子就没养好,在床上整整躺了半年才能下地。

这小儿子也不失所望,长得极其白净漂亮,人也聪明伶俐。村里人见到的人都说是文曲星下凡,一看就不是受罪的命。喜子也是十分疼爱这个小儿子,在那个年纪小的拾年纪大的衣服穿、用别人用不上的物件的年代,喜子对待这个儿子吃穿用度只买新的,家里亲戚给的只叫那三个女儿倒着穿,家里所有家务都不让干,把小儿子就当活菩萨一样供着。

而就在这一天,本应全家团圆的日子,这个年仅六岁的“文曲星”永远离开了他。痛失了小儿子给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过年这几天,家家户户都敞开门,你来我往,互相恭贺新年之喜,好不热闹。他家却大门紧闭,任谁敲门也不理,像家里没人了一样。

有一天,天还没亮,就听见有人在唱戏,只见喜子一人在屋顶,坐在马札上,脚边还放着一壶酒,一边喝酒一边唱。唱累了就下来吃口饭,吃完饭又上去接着唱。戏里的内容什么都有,想起什么唱什么,有的人听得懂,有的又听不懂。父老乡亲们见从不喝酒的喜子竟变成这般模样,一开始还好言相劝,后来见劝说无用,都只道:“疯了!疯了!”

这种状态维持了很长时间,可能是亲朋好友的开导,也可能是想到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照顾,喜子逐渐的接受了现实,开始把重心回归家庭。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想养个儿子出来。因为二女儿天生活泼淘气,是个有主意的,他便把二女儿当作子养。二女儿每天放学都要去地里挑柴火,倒脏桶,为此特意给二女儿准备了个小扁担。小孩子哪有不贪玩的,可如果哪天因为贪玩回家晚了或者活没干完,动辄又打又骂,还美其名曰:你是姊妹三个最像男孩子的,家里的活就得多干。

巧的是,他三个女儿婚后一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当初因为膝下无儿,喜子做主把大女儿嫁给了本村的一户人家,防着以后有事好照应。因此,他大女儿的儿子离他最近。他对待这个外孙也是格外的宠溺。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家都不富裕,但对这个亲孙子却有求必应。什么黄油小饼干、进口巧克力,当时的那些“洋货”,只要大孙子想要,他都会想方设法给弄来。有时候其他那两个外孙都比不上老大的待遇。在他眼里,长子长孙本就该这样。

孩子们逐渐长大,他最盼望的就是大孙子能早日娶妻生子,好抱生重孙子。可命运就是这样,往往执念越深,事情越不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他寄予厚望的大孙子贪玩,不务正业,搞对象吊儿郎当,遇事总是自己最有道理,导致了他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总是处处碰壁。而后两个小孙子,倒是到了年纪便成了家生了子,老二生了个闺女,老三生了个儿子。此时他的嘴上说着“现在社会不一样了,男娃女娃都一样,可是行动却骗不了人。

老伴前些年去世,现在家里就剩喜子他自己了,年岁也早已年过八十,腿脚不灵便了,大闺女也像他早就计划好的那样,担起了照顾他饮食起居的重任。每次家里来亲戚大闺女都会过来给开门。

快过年那段时间,他总闹着要给三孙子打电话,问他有什么事,他却只字不说。一天,二孙子带着媳妇和女儿来看他,老头子很是开心,跟孩子逗了会后,叫大闺女拿钥匙从上了锁的抽屉里拿二百块给孩子,说是给压岁钱。大闺女没想太多说“您枕头底下不是已经准备钱了么?”他也没解释,执意要从抽屉里重新拿钱。又过两天三孙子带着家人来了,刚看到小重孙,还没说两句话就顺手从枕头底下拿出了压岁钱,大闺女打趣的说,“您年纪都这么大了,心里还是先惦记着‘带棒儿’的!”

喜子一辈子喜欢儿子,不管相隔几代。这种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难想象,要是那个小儿子健在,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人呀,都是带着执念来的,执念越大,痛苦自然也就越大。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上一篇:大雪助他鲤鱼跃入龙门

下一篇:马仙婆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