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奇闻轶事两则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前些天公公住院,同病房的是一位和公公同龄的大爷。

这位大爷超级能说,他只要唠起嗑来,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后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古今中外,天南海北,都能给你一通神侃。

婆婆嫌他话多,打开话匣子就说不完,公公倒是很高兴,两个老头谈天说地,很是热闹,住院都不觉得烦闷了。

公公晚上不用陪护,白天基本都是婆婆陪着,我有时候会去替换婆婆,见识过大爷的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我说大爷的口才了得。大爷说口才是受爷爷的熏陶,小时候总听爷爷讲故事,爷爷当年是说书的。

下面就分享两个大爷讲的故事。

(1)小神医

话说大爷年轻时,在他们乡里有个远近闻名的小神医。

小神医年纪不大,二十出头,不仅医术神奇,学医的经历也很神奇。

小神医十六岁生日的那天早上,和母亲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神仙似的白胡子老人和他说他该去拜师学医了,老人还告诉了他师父的名字和寻找师父的路线。

母亲只当是个趣事,听完并未放在心上,吃过早饭便和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

小神医每天要放牛割草。那天父母从田里回来,发现牛没有放,筐里也没有草,屋里的桌上压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找邻居看过才知道上面写的是“我去拜师学医了”。

人们觉得这孩子是魔怔了,做个梦怎么能当真。孩子说这个梦时母亲只当是个笑话,也没有问师父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村里人帮着寻找也没有具体的方向,大家找了几天,也托人四处打听,都没有孩子的踪影。

一个十六岁的半大小伙子,就这么消失了,找不着了。

那孩子的父母婚后多年没有生育,快四十岁的时候才生下这么一个独苗,眼瞅着孩子要长大成人了,又这样莫名其妙的丢了。孩子的母亲受不了打击,精神变得有点恍惚,每天都坐在村口的大树底下等,边等边哭,眼睛都哭瞎了。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

那年冬天,走失了三年的孩子回来了,他看起来个子长高了,人也壮实了。他和村里人说自己已经学成了医术,从今以后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他说自己看病不管大病小灾,只要一碗米,不要钱。

虽说他看病不要钱,但刚开始也没人找他看,大家觉得不靠谱。

没多久人们发现他母亲的眼睛好了,不仅能看见了,视力还比之前更好,精神状态也恢复了,身体也比原来硬朗。她说自己每天喝儿子给熬的草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

人们背地里说也许这孩子在外面真学到了本事。慢慢地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也会来找他看看。反正也不要钱,就一碗米,而且不管大碗小碗,好米坏米,只要是一碗米就行。

邻村有个老太太,是多年的气管炎,一到冬天就严重,不仅咳嗽还气短。老太太看过很多大夫,中药西药吃了不少,但都没啥效果。老太太的儿子听说他这看病不要钱,只要一碗米,就带着母亲过来试试看。

他给老太太号完脉,让他们先回去,自己配好药随后去他家。到了老太太家,他让老太太的家人泡一碗茶,他把带来的草药末倒在茶里,让老太太趁热喝下。老太太喝完,咳得更厉害了,感觉都要上不来气了。他让老太太的家人赶紧拿个盆来,他把盆放在老太太的面前,走到老太太身后,在老太太的后背上“啪,啪,啪”地拍了三下。拍完,老太太就开始吐,吐了一会儿,实在是没什么可吐的了,老太太直起身,发现唿吸变得无比顺畅,一直卡在嗓子眼的那口老痰没有了,也不咳嗽了。老太太又说了一会儿话,真的是一点也不咳了,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老太太的家人惊喜万分,拿钱给他表示感谢,他坚决不收,他说师父定下的一碗米的规矩不能坏。

自此之后他便有了“小神医”的称号,也在当地打响了名气。

有人好奇,问他师父叫什么,住哪里。他总是笑笑,不回答。问他父母,他父母也不知道。

一年多以后,一天,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男人被人抬着来到了小神医家里。

男人的老婆说男人病了半年多,开始总说嗓子上有东西堵着,吃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后来去城里的医院看,那里的大夫说男人的食道上长了个瘤子,得做手术摘除,但城里的医院也做不了那个手术,得去省城或北京的大医院。

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农民家庭,哪有钱去那么大的医院看病,只能回家想别的办法。家里人四处打听,哪有看病厉害的大夫就带着男人去看,各种汤药喝了不少,男人却一天不如一天。前两天偶然听到了小神医治病的事情,便带着他来到了这里。

小神医听男人的老婆说完,把手搭在男人的脉上,边摸边皱眉头,他说:“来得太晚了,早两个月来,还能治,现在普通的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只能……”他说到这时停了一下,又咳了两声,然后说:“只能回家听天由命了,我也无能为力,实在是抱歉。”

男人的老婆是个心思伶俐的女人,她听出小神医说的第一个“只能”里另有玄机。那天晚上她独自来到小神医家里,进门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砰砰砰地磕头,求小神医救男人一命。

小神医说:“救命可以,但你得答应我,对任何人都不能说是我给你男人治的病,如果有人问,你们就说是拜菩萨拜好的。”

男人的老婆听完赶紧点头,保证不和别人说。

小神医又说:“治病之前先找一只全身白毛的狗,要全身雪白,一根杂毛都不能有。”

过了几天,那家人找到了白狗。小神医去那家里剪了一撮狗毛,又剪了一点男人的头发。他让女人第二天去自己家里拿药。

第二天他交给女人一大一小两包药。大包的药是给男人吃的,小包的药是给狗吃的。他和女人说两包药千万不能弄混,回家后把两包药都分成七七四十九份,等这些药都吃完,男人的病就好了。

两包药都是白色的粉末,都没有什么味道。

男人只能喝点米汤,女人就把男人的药放在米汤里,把狗的药放在狗食里。

就这样,过去了一天又一天,药吃到二十多天的时候男人能喝点稀粥了。后来男人的状态越来越好,吃的也越来越多。但那只狗却吃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瘦。

吃完最后一包药,男人已经和生病之前一样生龙活虎,而那只狗却已经骨瘦如柴,第二天死在了墙角。

那家人对外都说男人的病是拜菩萨拜好的。但有一次男人在外面吃饭时多喝了两杯,就和同桌的人说起了自己治病的经历。

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附近的乡镇。

也就是在这时候找小神医看病的人们发现他们家已经有好几天大门紧闭。有胆子大的人翻墙进院,只见院内屋里都和平时的布置一模一样,只是一家三口不知去向。

从那以后,小神医一家再也没有回过村里,也没有人再见过他们,那里只留下了一处荒宅,一个传说……

(2)家和万事兴

大爷说这个故事是当年爷爷讲给他的。

话说有一对小夫妻,两个人都是孤儿,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两个人无依无靠,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但夫妻俩都很乐观,不会因为饿肚子而互相埋怨,都觉得两个人能活着就是老天爷的恩赐,只要好好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两间简陋的小草房里经常传出夫妻二人的欢声笑语。

一天晚上,夫妻二人摆好饭桌正要吃饭,就听有人“咚咚咚”地敲门,开门一看,是位头戴草帽,手拄拐杖的老者。

老者说自己匆忙赶路,口渴难耐,想讨碗水喝。妻子忙给老者倒了一碗水。又看老者年事已高,想着已经到了饭时,他也一定肚子很饿,就把自己碗里的稀粥倒出了半碗分给老者。丈夫见妻子分出了半碗粥,就把自己碗里的粥分了一半给妻子。妻子说自己不饿吃不了这么多,丈夫也说自己不饿吃不了这么多。

这时老者说他经常从这路过,常常能听到他们夫妻俩欢乐的笑声,他问夫妻二人想不想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夫妻俩说当然想了。老者说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拐杖供在家里,以后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老者的话音刚落,夫妻俩就从梦中醒了过来。原来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梦。

两个人借着月光,看见桌上竟然真有一个拐杖,只是那个拐杖很小,虽然很小,却很精致,但不知道是什么木头制成。

两个人按照梦里老者的嘱咐,将拐杖供在了家里。

自那以后,夫妻俩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地里的粮食总是别人家两倍的收成,喂的鸡比别人家的鸡下蛋多,喂的猪也比别人家的猪长得胖。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草房变成了大瓦房,篱笆院变成了大宅子,小夫妻也变成了老两口。

只是随着老两口的儿子们长大成家,原来欢声笑语的院子里总是争吵不断。

老两口想不明白,如今孩子们衣食无忧,吃喝不愁,为什么还是不满足,兄弟之间总是各种比较,夫妻之间也各种算计,明明是一家人,彼此之间却冷漠疏离,找不到一点和睦的痕迹。

一天夜里,老两口睡不着,两个人坐在窗前唉声叹气。

忽然,就见月光下十几只黄鼠狼依次排着队向院子外面走去。最前面的那只黄鼠狼戴着草帽,拄着拐杖。它走到院门口时转过头,冲着老两口说:“当年我看你们虽然生活艰难,但夫妻俩人同心协力,日子虽苦却也过得美满和睦,觉得这里是一块福地,便把一家老小搬来了这里。如今你们家每天鸡犬不宁,已经不适合我们居住修炼,只能举家搬走另觅住处。”

它说完,那些黄鼠狼便消失不见了。

老两口急忙跑去供着拐杖的房间,那根一直好好供在那里的拐杖已经不知去向。

自那以后,一个原本兴旺富足的家庭很快就败落了。

都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则万事衰。

上一篇:外公传奇的一生

下一篇:三姨太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