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生意人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我在浙大总裁班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叫于硕伟。
他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的天台山素有山水佛国之美称。也是我国天台宗的发源地。
那里有很多着名的寺院,比如大家熟知的国清寺和慈恩寺。当地人大多信奉佛教,有些人对佛法还比较有研究。
所以他从小就在这种氛围里长大。长大以后,对佛法、道法都比较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在特殊的日子里吃素。
佛法讲的是头头是道。动不动就搞出点佛法的教义来。所以和本地的一些寺院里的僧人,甚至是方丈他都接触的就比较多,也比较受欢迎。
浙江这边改革开放的比较早,他长大参加了工作以后,发现赚的钱少,于是就下海做生意了。
他最早做的是中药材的生意,他对中药材也颇有研究。
他人比较聪明,胆子又大,伙同几个老板注入资本一起炒作的一个金银花品种,赚的盆钵盈满。
因为他们当时把金银花从30几块钱炒到了420多块钱一斤,炒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投入的资本也比较大。几乎占据了全国百分之七十多的市场。后来由于没把控好市场,结果一下子就亏损了一个多亿。
他虽然后来改行做别的生意,但从炒金银花的那种商业模式里拨不出脚来,他觉得任何东西都可炒做,本钱不太大,利润却很丰厚,如果把控的好的话一定会赚钱的…
他所以就形成这种赚钱模式,什么好就赚什么。每次都想小投入,甚至是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赚钱。所以他做什么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他最厉害的就是,嘴上跟人家谈佛论法,头头是道。但是他一做事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最大化。很多合作伙伴跟他开始谈都很好,到合作的时候都合作不下去,所以他做很多东西都没做成功。但是人是极聪明的,无论理论和经验,甚至连商业模式都是很有一套的。可没有一个是做成功的。据我了解到就有几个…
比如,在宁波温州和福建那边的讨海人,以前的时候常年在外面打鱼,出海捕捞。在外面遇到风浪大的时候会把小船打翻,大多数人会尸骨无存。这边人有一个习惯,就是为找不到尸骨的人立一个灵牌,放在寺庙里面供香、供灯,用来纪念。
在2012年到14年期间,江浙这边就比较流行供牌位,所以很多寺院就在边上建了一个地藏王的菩萨殿。在这个大殿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里面放了很多的牌位。
由于佛门里面的东西是不能用买卖形式的,所以他们就以管理单位收取管理费的形式收取供牌位人的管理费,当然利润是非常的可观。
在宁波的一个寺院里面,刚好需要建立一个这样的项目,于硕伟和这个寺院里面的管理者比较熟,关系很好,他就找了几个浙大总裁班的同学共同投资。
当时他跟同学谈好的条件是由他的同学来投资,项目产生的利润是和寺院平分的。他既代表寺院出来和同学谈分成,他又代表着同学和这个寺院去要好处,两头吃…
投资方呢,觉得收益太少,不公平,所以就停止投资,这个项目就被扼杀于摇篮之中了……于硕伟自然是白忙活一场,虽然他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后来这个项目据说是由另外一个总裁班同学,投资了一千七百万左右,收益了差不多两个多亿。
后来,于硕伟又把同学介绍到另外一个他熟悉的一个寺院做项目,每家寺院里都是有很多小小的工艺品在里面卖。而这家寺院里需要做大量祈福的小木牌,寺院给香客的定价是22元。
寺院里面提取十块钱的利润,12块钱的是让出的利润,而于硕伟转包给别人自己捞取十元钱的利润,而给这边做牌子的同学只有两元。
后来那个同学觉得这个项目没有利润,两元钱已接近成本价,想让他再涨一些,可于硕伟以往的赚钱经验不同意再让出利来,谈来谈去七转八折,这项目就又没做成功。所以大家最后都一拍两散,分文不赚…
后来他又给同学介绍了一个做金箔纸的项目。这个同学被他高深的佛法理论所打动,合作成功。但是其间也是于硕伟当中扣去了很多的利润空间,那同学也没赚到钱,反而亏损了80多万。同学对他很有成见,一直说他太贪。把他害苦了…
最近几年,于硕伟一直跟很多人都在谈中医中药是个极具赚钱的项目,但是由于他要的利润空间太多太贪,至今为止没有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也没有谈成一个项目。原来也是赚到过大钱的,现在沦落到连日常出行都要向人借的地步…
但他直到现在一遇见人就侃侃而谈佛法的智慧,最喜欢谈论的就是佛家的"舍得"理念…
上一篇:续缘
下一篇:傻人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