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缘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这是发生在丁姐家隔壁一家人身上的事。
农村里,七拐八拐的都能攀上一点亲戚关系,丁姐管这家的老人叫二叔二婶,平辈的人叫秋哥和秋嫂子。
一墙之隔,两个女人没事儿总坐在一起唠嗑,时间长了处的像闺蜜一样,有什么烦心事都互相倒一倒。
秋嫂子这大半辈子,吃也吃过,见也见过,不用干农活,老公能吃苦,财政大权捏在手里,公公婆婆分灶做饭,互不打扰。要说这在农村,已经是一个多少儿媳妇羡慕的好日子了。但她心底一直有一个遗憾,他们俩没有孩子。
没孩子这事儿吧,原因不在秋嫂子身上,十来年前也有过一次机会能有个孩子,可惜没保住。
秋哥是家里的老大,底下一个弟弟。三十多年以前,两个半大小子读书吃饭对爹妈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二叔二婶一合计,老二比老大聪明,就保老二一个读书得了,老大以后就留在身边养老,读书没啥用处,不如早点出去干活贴补家用。
就这么的,秋哥十几岁就辍了学出去打零工,那会儿太小了工地上不要,老两口就托关系给他塞装修队里,专门负责刷油漆,一直干到结婚娶了媳妇才回农村改了养牛。
婚后两三年了,秋嫂子还没动静,老人也嘀咕是不是有啥毛病,催着秋嫂子去检查检查,秋嫂子不敢辩驳赶紧去医院上下检查了一遍,检查结果她完全正常。她怕弄错了,又偷摸拉着老公去一起查了一遍,结果显示她还是正常,问题出在男方——弱精症。原因就是那十多年油漆工的生涯给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毒素堆积,几乎没可能有生育能力了。
这晴天霹雳敲晕了一家人,从此秋嫂子想干啥就干啥,只要不提离婚俩字,啥都好说。丈夫老实木讷,对自己千依百顺,秋嫂子到底舍不下这夫妻情分,寻思就这么过一辈子也行吧。
可是隔壁的丁姐进门三年生俩,孩子一天天的大了在院子里头欢声笑语的跑跳,反观自家清清冷冷,静的针落可闻,秋嫂子心里的缺憾愈发加重,想要个孩子的念头像春日里破土而出的秧苗,再难回到黑暗的地下。
那会儿试管技术刚趋于成熟,秋嫂子多番打听得知有很大希望能得个自己的孩子,欣喜若狂,立马就拉着丈夫如此这般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拉着丈夫带着所有积蓄直奔沈阳某医院附近找了个旅店住下,满怀期待地按医生要求各种检查排卵取卵(医学上的排卵取卵非常非常痛苦煎熬),盼着回去的时候就是一家三口。
那会儿秋嫂子的小叔子已经大学毕业留在沈阳,娶了陪嫁房子的媳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秋哥本想带着媳妇暂住在弟弟那儿,也好省点住店钱,但是弟弟做不得主不敢让他住,只能帮他们找好旅店并垫付了半个月的费用就匆匆回去了。
老天保佑,十万块钱花出去之后,秋嫂子顺利的怀上了,两口子非常高兴,准备回家待产。临出院前,医生再三嘱咐,秋哥的精子活力不足,胚胎先天偏弱,有先兆流产的风险。回去前三个月一定要卧床静养,什么活都不要干。
回去之后的头一个月,秋嫂子老老实实的躺在炕上不动,任由丈夫忙完地里忙牛棚的间隙里给自己炖吧点面条疙瘩汤啥的对付一口。可是一来这玩意儿没啥营养,二来她老公做的太难吃,三来看她男人这么黑天白天的连轴转,家里乱的跟个猪窝一样看着也难受。到第二个月,秋嫂子实在忍不住了,寻思过了头一个月咋也稳当了吧,就下地收拾屋子做饭,擦地的时候一下没站稳,闪了腰,孩子就这么滑胎了。
你说公公婆婆咋不帮忙?害,有一天秋大哥从地里忙回来饿的没力气了,看见他老娘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了咸鸭蛋,就寻思过来先蹭一口垫垫肚子再给媳妇做饭。这边他端着碗进去,就看那边老爹老娘手疾眼快地把炕桌上的咸鸭蛋“唰”一下塞棉被里了,他爹还心虚的嘬了一口刚倒的老白干,给他气的端着空碗就回屋了。
两口子又伤心又寒心,要孩子的事儿就再也没有提起。
前几年小叔子那边生了个男孩,二叔二婶开心的不得了,二婶特意烫了头买了新衣服,揣着两万块大红包就兴冲冲的去沈阳看孙子了。过了十天蔫头耷脑的回来了,也没用人打听自己就全说出来了。从未见过的二儿媳妇对她看不上眼,除了到那儿的头一天让她看了眼孩子吃了顿饭,后面就都不许她再留宿,那十天都住在小儿子给找的小区门口的旅店里。
丁姐说这事都怪秋嫂子不能忍,难吃就难吃,乱就乱呗,就在炕上躺足三个月现在是不就有个孩子了。
我说我倒觉着是你那二叔二婶没有子孙缘。两个儿子,一个不疼一个不爱。两个孙子,一个没留住一个看不着。他们明知大儿媳妇需躺足三个月就能保住孩子,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前提下都能做到不理不睬不帮衬,是一对狠人,但凡他们在做饭的时候给儿媳妇送一碗热乎的,儿媳妇也不会强撑着下地做饭收拾。
有福气的人挥霍着福气,福气慢慢就流失干净了;没福气的人修德修行,慢慢的就积累起福气了。说到底,我们都是在和自己内心的众生相处,自渡是非渡自,渡人非人渡。
且行且珍惜吧。
上一篇:报恩的黄大仙
下一篇:交了好运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