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奶奶要用柏木棺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国庆长假到了,身为刘家孙辈的我们几家人都拖儿带女的从外地往乡下赶,看望父母,这是我们雷打不动的多年习惯,尤其是快百岁的奶奶生日也在这几天。可谁也想不到这个国庆节过的让人如此难忘。

奶奶,其实是我老公的奶奶。

老人家虽然走过了快一个世纪,却没有过过一次正经的生日宴。不是晚辈不孝顺,而是奶奶坚决不允许。每年都是静悄悄的,一碗鸡蛋长寿面就行。今年当然也是如此。身为长子的公公对奶奶是无条件的顺从,我们也是见怪不怪。

奶奶这一辈子如果用两个字总结的话,就是“磨难”。17岁嫁过来,18岁生下我的公公,20岁生下我的叔叔。在24岁上,爷爷说出门去集市买东西就再也没回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局势动荡,信息闭塞,有人说他被抓了壮丁,有人说他被刀客害了。总之,随后的年月里再没有关于他的任何消息。

日子还要继续,尽管生活艰辛,奶奶还是决定让两个儿子读书,说只有这样才有活路。曾听公公说每次生活过不下去时,奶奶就打发公公去她娘家,公公的外爷总会想尽办法给点钱,实在没钱就给点食物或用的,绝不会让外孙空手回去。尽管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老人疼爱女儿的心是实实在在的。

种子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这一年16岁的公公收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母子三人抱在一起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曙光。但命运之神再次挥起了大棒,当晚,公公就浑身疼痛发烫,得了怪病。奶奶四处求医问药,但找来的郎中开的药吃完都不对症,这样折腾了一个多月,有惊无险,总算是命保住了。不过之后身子弱的不行,又在家养了几个月才慢慢好起来。可是,上师范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那时已到建国初期,国家正是百业待兴,急需人才的时候。公公和叔叔都从乡下跑到市里进厂当了工人,一家人从此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等我嫁到他们家时,奶奶已八十多岁,满头白发。但老人身体硬朗,精气神非常好。身上穿的虽是家常衣服,却是一尘不染。她和公公婆婆虽住一个院子,却是自己单独起灶做饭。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奶奶是一个多么自力,要强的人。

在乡下,一般过了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在自己活着时备好棺木已防不测。公公、叔叔也多次和老母亲商量。但每次奶奶都说,早着呢,急啥?到时候我会给你们说的。

终于在今年奶奶百岁生日那天,奶奶慢悠悠吃完一小碗鸡蛋面后,看看围在四周的孙男娣女平静地说:“都怪好,我该走了,活到岁数了。”说完四下一瞅,又说:“怎么不见志和呀!”

志和是叔叔的名字,当时重病正在医院救治。公公忙站起来说:”他的厂子里临时有事忙去了,您只管吩咐我就行了。”

奶奶说:“你去叫人把我的柏木棺送来,我得用了。”

公公愣了一下,后忙连声说:“好,好,好!我这就催。”急忙走到院子里,招唿几个儿子、侄子过来。

82岁的公公脸色凝重地说:“老太太一直不让预备,现在才知道她想用柏木棺,我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办,但你们几个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弄来,这个是不能更改的。”几个人一听立马四散而去,各想各的办法。

再说奶奶这里,从她公布归期后,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了,一直等着,也不见小儿子到身边,终于还是不甘的走了。奶奶走后,嘴一直合不上,应该还是惦记着见小儿子一面。

(这里多说一句,可能是托奶奶的福,叔叔在奶奶去世后竟又比较健康的活了四年。)

奶奶咽气后,公公开始多管齐下,一边找人办丧事,一边联系剧团大唱三天,感念母恩,又一边急催柏木棺事宜。

终于在奶奶去世的第二天,同个家族的六叔通过万能的微信朋友圈找到了柏木棺。神秘卖家开口一万元不让还价,说是如果同意立马送来,一手交钱,一手交棺。这一下难坏了公公,既想要又害怕有诈,沉吟良久,才挥挥手道“那行吧!”

棺材很快送来,一看就是有年头了,村子里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有懂木料的人一看说,这是整棵柏木做的,现在已没有这种料了,要一万块值,绝对配得上老太太!听到这儿公公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就这样,奶奶提的唯一要求有了圆满的结果。

后来,我们想起奶奶,总觉得不可思议,一切都好像是奶奶安排好的,尤其那个柏木棺好像是专门为她定制的。

上一篇:祭祀风波

下一篇:柿子命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