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头毁三代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常听人言道:子女不孝,没有福报。其实这句话还有上半句:老人无德,全家遭殃。一个家庭里,如果老人德高望重明事理,善于维和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家庭大概率就会夫妻和睦,子孝孙贤代代相传。反之老人若无德,错误地言传身教,就会害了三代人,这是一种因果循环。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一个老头子毁三代的故事。
事情要追溯到三四十年代,那个时候老赵还是小赵,和同村的发小两人,兄弟三个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属小赵年纪最小。日本人要打过来了,村里人开始逃的逃,散的散。老大和老二选择加入了民兵团要留下对抗日本人,把不知从何拿的几块金砖塞给了小赵,让他千万收好,往某地逃难去,若有朝一日他们能平安重逢,哥几个再平分这金砖,好好过日子。
小赵护着金砖,抛下亲人朋友历尽千辛逃到了湖北某地,那个时候战火纷乱,哪里都穷啊,吃树皮挖野菜,路有冻死骨。而眼前的金砖就是赤裸裸的诱惑。在金钱和道德面前,小赵选择了金钱。小赵典当了金砖,买了粮食置了家当,还娶了媳妇。把生死未卜的那哥俩抛在了脑后。
后来日本人投降了,二哥辗转找到了小赵,告知大哥早已没有了消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大概率是牺牲了。二哥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金砖,也在此落地生根过日子。小赵这些年都当这哥俩是死了的,小日子过得不说大富大贵,但是能吃饱穿暖,还有几亩良田,自然不想有人来分一杯羹。不仅拒不承认有金砖这回事,还把二哥往门外赶。人为财死鸟为⾷亡,⽤⾦钱可以看见⼈性的良善,同时也可以看见⼈性的丑恶。
小赵吧嗒抽了一口水烟,说出于相识一场,他可以给二哥一些粮食,但是自己一家几口要吃饭呢,多的也伸不上手。二哥气的大骂小赵狼心狗肺,拒绝了小赵给的几斗米,临走的时候说:“人在做天在看,你如此不仁不义,以后会断里孙绝外孙。”说完转身离去,不知道去了哪里。
小赵为这下可以放心的生活了而沾沾自喜,至于二哥的诅咒,已经有一个儿子的小赵完全不担心,虽然他媳妇生了孩子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但是他可从来不信那个邪。
一转眼小赵变成了老赵。他的儿子也大了并且娶了媳妇。
媳妇进门后,几年里给赵家生了两个姑娘,老赵愁坏了,骂骂咧咧的表示不高兴。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观念里,养姑娘可不算是传宗接代,有儿子有孙子才算是。
村里有一户人家姓林,小林跟老赵的儿子年纪相仿,他跟媳妇结婚后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老赵的馊主意来了。
他私下找到小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小林吓了一大跳,忙着扶起老赵问:“叔,你这是干啥呢?有话好好说啊。”老赵抹了抹眼泪说:“孩子啊。帮帮叔吧。你看你哥哥嫂子(指他的儿子)真是没有用啊。连着生两个丫头片子,还是你有本事啊。”
“那叔你的意思是?”小林一脸懵地问。
老赵说:“我寻思,你能帮忙给我赵家留个种吗?你家发儿子(就是儿子多的意思),你肯定行。”
小林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要求的,不禁面露难色。
老赵接着说:“叔不让你白帮忙,事成之后给你家送袋谷,再把村口那块田给你家,怎么样?”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哪怕是一碗白米都是非常大的诱惑,更何况是一块好田,那块田收割灌水都很方便,收成也不错。小林犹豫了:“那哥嫂同意吗?”
“你不用管他们,我们家我说了算。只要你没有意见就行!”老赵满脸忧愁又期待的看着小林。
小林沉默了,表示了默认。因为他也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然这个无后,指的是没有儿子。他想着又可以得一良田,又帮了赵叔,这个买卖还是划算的。
于是两个人协议好,孩子生出来后跟小林无关,一辈子都不准相认。
老赵哼着歌兴高采烈地回了家。回家把门一关,跟儿子媳妇说了这个事。说自己儿子种子不好,儿媳妇肚子也不争气,那就找能生儿子的借个种。儿子唯唯诺诺不敢吭声,儿媳说怕别人知道丢人。老赵一只鞋扔媳妇头上说:“啥丢人?没有儿子才丢人!这个家轮不到你做主,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真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无论是挨打挨骂还是受辱,硬气一点的呕不过气选择自杀,要么就是为了孩子忍辱负重不敢吭声,是没有离婚这个观念的。
于是老赵在大家都外出做农活没啥人在家的时候,就约小林来自己家里。然后把他跟自己的儿媳妇关在房间。
几回之后,儿媳妇终于怀孕了。老赵开心地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自己要有孙子了。
结果十月怀胎,儿媳妇又生了个姑娘。
老赵气的在家好几天没有下床,但是碍于情面,没有去小林家闹腾,不过从此以后只要路上碰到小林就是横鼻子竖眼睛的,觉得是小林故意没把儿子的基因给他家。
小林也没有看一眼那个孩子,即使他们都在一个村,路上遇见了也是当没看到。至于小林的媳妇为啥也默认这个事,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家里确实缺吃少喝,她觉得自家男人也不亏吧。
生了三个姑娘了,老赵的儿子媳妇本不想再生了。但是老赵咽不下这口气,他不相信他就得不了孙子。天天在家里骂儿子,打儿媳妇,还以死相逼非要他们给生个带把的出来。但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儿媳妇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于是他又找到了另一家生了三个儿子的,那家同样也姓赵。老赵又一次老泪纵横的又是跪又是求的说:“看在我们都是一个姓,肥水不流外人田,帮我家留个后吧。条件你开,只要我有的都可以。生下来也不让你管,你也不用认。”
奇葩的是,这家的男人也同意了。故伎重施的,老赵负责找准时机约那个男人,老赵的儿子负责在门外放哨,让他去给自己媳妇播种。
也不知道是啥情况,几个月后儿媳妇终于又有孕了。老赵这次不敢满湾子吹嘘转悠了,就等着孙子生下来好“抬头做人”。
可惜呀可惜,第四胎依然生的姑娘。儿媳妇看了一眼当时就急晕了,老赵的儿子虽然性格懦弱又无知,但是毕竟是个男人,一顶顶的绿帽戴头上,关键是结果还不遂人愿,一气之下上吊自杀了。
这下孙子没有得到,儿子也给整没了。老赵是又伤心又上火,跑去第二个借种的男人家一通闹,大骂他不是好东西,自己家尽生儿子,却给他家留个丫头片子。农村里本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这下所有人都知道老赵家的四孙女不是亲生的了。老赵还言而无信,之前答应别人借种的条件也都不认账了,还去别人家要米要粮。可怜老赵的儿媳妇,老公死了,自己还在月子里,公公又这样闹,咽不下这口气干脆就在村里公开喊:何止老四不是赵家的种,老三也不是!
之前小林一家人都是不闻不问,权当自己占了便宜的。现在老赵一家闹得人尽皆知,他家的遮羞布也被扯下来了。这下想不认想装傻也不行了,小林媳妇去赵家,指着老赵和赵家媳妇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骂了一遍。
赵家大孙女那个时候已经十多岁了,都是大姑娘了,家里出了这样的丑事,走哪里都被人唾沫星子溅一身,她觉得非常的没脸见人。于是羞愤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听说后来找了个外地人就嫁了,几十年里再也没有回过家。
二孙女一直是病秧子,从她记事起爸妈就一直在想方设法生儿子,加上自己身体不好总是被爷爷和爸妈骂赔钱货,在十几岁花一样的年纪就病逝了。可能她的病放在现在不是啥大事,能救的过来,但是在土里刨食的年代,又是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她,命如草芥,离开人世间对她来说或许才是一种解脱。
老三也没有好太多,毕竟不是赵家亲生的,老赵自然给不了好脸色,唯一幸运的是,她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小时候会避着父母,偷偷跟她玩,有时候是一把野山楂,有时候是一个窝窝头,偷摸的塞给她吃。长大后的她,嫁了附近村子,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生育,被婆家非打即骂,终日抑郁寡欢,每天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碰到那两个哥哥会打个招唿笑一下,其余的时候基本上不与人来往。
老四那个生物学上的父亲,一个湾子抬头不见低头见却视她如瘟疫,老远看到就躲得远远的。她也没有嫁很远,临近的村子。基本上不是有啥大事也从来不回娘家,她婚后生了个女儿,婆家人也要求继续生,不知道是不是受家庭影响,她坚决没有再生。随着年岁的增长,婆家见她态度坚决,便没有再多要求。她也许算是姐妹四人里,唯一算过的还好的了。
老赵的儿子过世后,他的儿媳妇也许是为了报复,也许是为了生计,这些年跟村里不少男人关系不清不楚。即使别人的老婆跑去家里骂,揪她的头发咒,她还是不听不问不改,她说:“既然所有人都说我是个婊子,那我就做个婊子吧,不然怎么坐实你们的闲言碎语。”
在几个孙女相继离开家后,老赵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临终的时候,他抓着儿媳妇的手说:“我错了,我害了你一生,还害了我的儿子。我对不起大哥二哥,我作了孽,这是报应啊。应了二哥的话,我老赵家断子绝孙了……”话没说完,便咽气了。不知道他是否是真心有悔意,或许让他真正死不瞑目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想要的孙子吧!
几个女儿不回娘家,老赵儿媳妇在家骂过怨过哭过寻死过,后来突然像是想开了,每天该吃吃,该喝喝,种田种菜,跟村里的婆婆妈妈们扯八卦遛遛弯。如今她也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头发白了,背也弯了。
或许只有她某天也走了,关于她的过去才会彻底被人们遗忘和放下吧。
上一篇:蜀葵思人
下一篇:吕平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