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的婚事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最近几天,门口的晾晒场忽然热闹起来,一车一车的油菜,一车一车的小麦都被拉到场地里。往日寂静的晾晒场忽然热闹起来。
上午十点多,在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中,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满头白发,身体佝偻的老人正在用叉子将菜籽堆上的菜籽杆一点一点地摊开,因为菜籽堆太大的缘故,所以直到旁边人家已经在用三轮车撵菜籽了,老人还在忙碌着。时不时还要将摊开的菜籽堆弄得更平整。
下午四点多,旁边干活快的人家已经开始装袋了,干活稍微慢一点的人家也已经开始扬菜籽了。老人的菜籽还是早上最后摊开的模样,菜籽杆雄赳赳气昂昂地挺立着,没有一点低头的意思。此刻,老人正坐在晾晒场边摇着扇子。
下午五点多,旁边的人们基本都走光了,在老人焦灼的期待中,一辆三轮车开进了晾晒场,直接开始撵菜籽,看着菜籽被撵的差不多了,又在一阵突突声中走远了。
晚上十点多了,我去锁院门,听见场里还有沙沙沙的声音,仔细一看,老人还在那里翻着菜籽。事后一打听,我才知道,老人姓王,已经快八十岁了,有三个儿子。一提起他,人们都说,哎呀,他那三个儿子真是让惯坏了。
老王叔的大儿子是一个乡镇教师,结婚最早,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媳妇在另外一个乡镇当老师。按理说,大儿子的婚姻应该是最美满的,但是架不住人作啊,就在自家媳妇生了娃不久,因为两地分居,没人管,大儿子就和村里的一个寡妇好上了。刚开始是暗戳戳的好,没事的时候,他就去这个寡妇家里,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晚上。时间久了,渐渐地村里人知道了他们的事情,开始在私下议论。慢慢地,学校里也有人知道这些事情了,反映给了校领导。校领导找到大儿子,让他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大儿子嘴上答应着,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又暗戳戳的好上了,时间久了,村里人的议论声音很大,校领导为了挽回学校的声誉,一纸调令,将大儿子掉到了另外一个乡镇。
大儿媳妇是否知道这些事情,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现在还生活在一起。但是是否幸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说说二儿子,那天给老王叔撵菜籽的就是二儿子,听老王叔恨铁不成钢的说,早早就让儿子帮着自己收菜籽,但是人家晚上打游戏打到半夜,一觉睡醒,又继续打游戏,自己催了好久才不情不愿地开着三轮车撵了菜籽,撵完也不帮着自己收拾,又开着三轮走了。“唉,这个不成器的东西。”老王叔最后叹息着说。
二儿子平时没有什么正经职业,农忙的时候会回家里干点活,不忙了就出去打零工。二儿子的媳妇很能干,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苹果园,每年到了苹果丰收的季节,总会有很多客商来收购,二儿媳妇脑子很活泛,是我们这里有名气的苹果代购商。几年下来,她把家里的房子都换了新,又加盖了几间瓦房,还将原本的土院墙都挖掉换成了砖墙,这让他们家的院子一下子变得干净又明亮。
一般人如果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媳妇应该做梦都会笑醒,然后紧紧守着钱袋子,好好过日子,但是二儿子不是一般人,可能是日子过得太舒服,啥事情都不让他操心的缘故,在他们的女儿出生没几年,有一天,一个女人忽然找上门来,进门就嚷嚷着让老二媳妇给她腾地方。原来,这个女人是二儿子在外打工的时候认识的,两个人已经好了几年了,二儿子一直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喜欢自己的老婆了,只要回去就和自己媳妇离婚,这个女人就这样跟着老二混了几年。原本她不着急这么上位的,但不凑巧的是,她怀孕了,而且在她的一意孤行下还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她觉得这个男人该给自己兑现承诺了,结果男人总说马上就要离婚了,马上就要娶他了,但是迟迟没有动静。一着急,她就自己找到了他们家。这边,老二媳妇问老二,你是什么意思?真的要和我离婚?老二也蔫了,磨叽半天说,不行就离了吧。老二媳妇说,离婚也可以,不过家里的房子是我来了以后我挣钱重新盖的,你把我盖房子和装修的钱给我,我立刻走人。老二自知理亏,再加上没啥钱,所以离婚的事自然没了下文。就这样,之后的日子里,他就在两个家之间徘徊,有时候在这边呆一段时间,有时候去那边呆一段时间。三个大人似乎没受啥影响,日子还是像以前一样,该干嘛干嘛,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再说说三儿子,三儿子也没有正经职业,最大的爱好就是哭丧,所以别人家有了丧事的时候就会请他去。有时候主家会给几盒烟,有时候会给些钱。三儿子早年间也结了婚,媳妇也很漂亮,看起来人也很勤快,总把自己收拾的很干净,但三儿媳妇有个爱好,喜欢打牌,而且只要上了牌桌,就忘记了时间,常常是实在熬不住了才会从牌桌下来。没钱的时候就会跟三儿子要钱,时间久了,三儿子也不愿意,他平时就种地、干农活挣点钱也不容易,结果自己媳妇到了牌桌上眨眼间就输了干净,日子一久,两个人就经常吵架打架,有时候吵的太严重了,旁边的邻居不得不出来劝劝,害怕出事。有一天,老三媳妇照例出了门,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听人说,老三媳妇在牌桌上认识了一个外地来的客商,两个人好了有一段时间了,那个人有钱,还大方,总能看见他把一沓沓的钱拿给老三媳妇。老三媳妇走后,老三颓废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躺在家里,啥事不干。过了很久后,大概是想通了,爬下炕,该干嘛干嘛,别人请他的时候照例出去哭丧。只是后面再没有结婚。
最后说说老王的婚事,老王结婚几十年了,前几年离了婚,老王媳妇在养大了三个儿子以后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家,后来去了县城,嫁给了一个退休干部,那个干部待她挺好,工资卡都是让她管着,后面老干部去世,她作为遗孀,每个月政府还给发放三百多块钱的补贴,老干部去世时还留给她一些遗产,这些钱足够她后面的生活了。和老王生活的几十年,老王媳妇是在打骂吵闹声中度过的,老王是个倔脾气,别人必须得听他的,外人倒没啥,就是可怜他的媳妇和孩子,在老王年轻的时候,受了不少委屈,所以,在终于可以摆脱老王的时候,老王媳妇毫不犹豫离了婚。嫁给老干部后,她才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温暖。
老王离婚后很快和邻村一个寡妇好上了,听说是那个寡妇主动找的他。两个人没领结婚证,寡妇对老王照顾的无微不至,老王说什么就是什么,言听计从,哄得老王很开心,寡妇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只有一个儿子等着娶媳妇,老王到了寡妇家,忙前忙后,几年后帮着寡妇的儿子娶了媳妇,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钱。没过不久,两人不知为何忽然闹起矛盾来,没多久,老王又回到了村里。人们都说,寡妇这是利用老王给自己儿子娶了媳妇,把老王的棺材本都榨干了,看他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把他赶回来了,个中曲直,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回来后的老王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变得萎靡不振,不复往日神采。
人常说,好女人旺三代,但好女人也需好男人的扶持,一个家庭,如果单单是一个人始终在发力,那么再好的人也迟早也会累垮,最后影响的可能不止一代人。
上一篇:火焰低的人
下一篇:桃花劫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