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一)

八九岁的赵红在上到小学二年的时候,总是学不会拼音经常挨老师吵(批评),大哥上学很用功,学习也很好,她还有个妹妹,妹妹也很聪明伶俐。赵红就主动提出回家照看妹妹,不想上学了。洗衣做饭,喂猪卖菜,小小的身板,蕴藏着不服输的倔强。后来哥哥考上了大学,妹妹也要上初中了。父母在外打工,赵红在家种地,哥哥和妹妹上学的费用使得这个家庭有点捉襟见肘。

村里人都南下去打工,正好赵红也想去外面看看,去看看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外的生活,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就跟着同村人就去了南方,那会儿找工作也是要找中介的,需要交钱,赵红身高长到一米五多就没有再发育,看起来比较瘦弱,只能找保姆的一类的工作。

很快中介就给他们找到了需要保姆的家庭,赵红带着自己被褥和衣服来到了需要工作的第一家,因为长得矮小,再加上穿着搭配土气,第一眼见到赵红时,家庭的主人公都露出嫌弃的表情。赵红知道,要想赢得这家人的满意,自己还要学习很多。因为能住在主人公家里,而且还管吃,赵红格外的勤快,加上聪明有眼力见,很快主人公就同意她从厨房吃饭到和他们一块吃饭。主人公家人没有小孩,都是上班族,养了条宠物狗叫贝贝,忙起来的时候都没有时间带贝贝玩。赵红每天忙完后,都会带贝贝出去,跟电视上学的教会贝贝很多动作。主人公一家对赵红都很满意。

主人公家的老人,退休后除了跳跳舞,打太极健身,就喜欢在家里书房写毛笔字,知道赵红学问不高,主动提出要教赵红识字。赵红心里非常感激,在老人的教导下,赵红不但学会了很多字,也知晓了很多道理,天道酬勤,只有肯努力,不怕苦,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主人公家里待了三四年后,因为到了需要谈婚论嫁的年纪,在父母的催促下,赵红回到了家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红没有回到家之前,就已经被家人许给了邻村的一户人家,父母已经接受了那家人的聘礼。在外打工见过世面的赵红并不甘心,觉得自己婚姻大事,自己才是主角,可是父母之命又不敢违抗。婚礼就定在当年的腊月初。距离腊月份还有好几个月,这几个月总不能闲着呀,能学点什么总不会吃亏。赵红被家人安排到县里张师傅那里学做衣服。

(二)

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能看出李杰是个残疾人,背后有个大疙瘩,上半身短,下半身长,可他不是先天性的残疾,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小孩多,是姐姐照顾他,那天家人不在家,姐姐带他们玩,背他的时候,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家人以为小孩一直哭,可能是发烧,或者没有吃饱,姐姐也吓的一直不敢言语。一直到该长身体的时候,才发现他不但没有长高,后背却鼓起来一个大疙瘩,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是嵴骨摔裂长歪了,可是,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无法改变了。

许是李杰因为自身身体原因,把心理的自卑都用在了学习上,在班里他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一直到上完高中,那个时候都还没有上大学的概念,学上到头了,接下来该干什么?李杰和小伙伴一起坐上火车出发,想去外面探索一下世界。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南方,找工作都有身高和技能要求,无奈带的钱也已经花光,只能饿着肚子再返回家乡。李杰也很苦恼,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如果能学一门技术傍身,那就好了,最起码以后不会饿着。

县里有家做衣服的门店,老师傅姓张,县里县外的人,想要做一身撑场面的衣服,都得提前找他预约,每天门前都络绎不绝。每次去县里,李杰都想,如果能跟着张师傅学做衣服,那我这辈子可就相当于端了个铁饭碗呀。也不知是老天垂怜,还是冥冥中的安排,张师傅店里实在是忙不过来,要招收学徒,但要求是学会了不能在县里开店,学三年就可以出师。吃饭可是最重要的大事,其他的就看老天了,因此李杰就成了张师傅的学徒。

(三)

上进心催着李杰刻苦的学习,每天张师傅还没有起床,他已经在店里,张师傅已经休息,他仍然要再学习一个小时再休息,甚至一定要把张师傅当天教的东西学会,才会去睡觉。不但能最快的学会新技能,还能高效的完成任务,因此,很快李杰就成了所有学徒中的优秀者。

学徒中,大都是女学徒,李杰的出色,引起了女学徒的喜欢,尤其是小文,都是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已经可以谈婚论嫁,李杰因为身体原因,邻里间并没有给他说媒的,李杰内心也并不着急,他知道自己的原因。可李杰挡不住小文的热情。可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小文家里,小文的父母都不同意,不但来门店把李杰吵(骂)了一顿,还把小文带走不让她在这学习了。李杰很伤心。那会儿赵红到店里已经两个月有余。这两个月里,赵红见证了李杰和小文的恋爱,知晓李杰是不可多得肯吃苦的优秀男生。

师傅和其他学徒都安慰李杰,赵红也劝他,通过不断的聊天,相处下来,赵红发现李杰并没有因为自己技能而自傲,心理都是为别人着想,师傅排给他的任务,不管客户多难搞定,他都会负责到底。赵红对李杰的印象,从刚开始的保持距离,慢慢到说的话多了起来,更多技巧上的问题,赵红也都愿意请教李杰。

如果说好感是一粒种子,那么每日的相处时光就是肥沃的土地,滋润着种子发芽成长。赵红的一次又一次热情,被李杰伤感而又木讷的反应击退一半。看到李杰这样郁郁寡欢,赵红很是心疼,就对李杰说:小文虽然他们家里不同意走了,但是这不是还有我的吗?整天愁眉苦脸,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还不如开开心心的。

在赵红的劝解下,李杰慢慢的走了出来,至于和赵红会不会有未来,他不敢奢望,马上还有几个月李杰就可以毕业出师了,但是他选择继续跟着师傅再学习一年,扎实自己的基础,当然,也能和赵红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

(四)

时间过的快不快,并不是它自己决定的,而是我们的心理决定的,当我们忙碌的时候,不关注它,就会觉得时间在偷偷的飞奔,当我们全身心关注它时候,又会觉得它好像老人一般走的好慢。转眼快到了赵红要结婚的日子,和李杰每天相处,让赵红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和家人说明了要退亲的想法,不是因为李杰,而是认为自己连自己的结婚对象都没有见过,没有相处过,就这样稀里煳涂的结婚,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赵红的父母思虑过后,支持赵红的决定,把聘礼退还给了邻村的那户人家。

临近过年了,在外打工人都回家,父母就让赵红在家相亲,遵从她自己的意愿,毕竟赵红自己的婚姻,总得让两人相看一番。借着这个机会,赵红给父母提了提门店的学徒李杰,并且让李杰的家人也去家里提亲。

到这不用想也知道,赵红的家人一致反对,并且不再让赵红去门店学习。赵红的哥哥,把赵红带到他上班的地方,让赵红待在出租屋里不准回家。一个星期后,让赵红进了附近的服装厂。李杰知晓后,到处打听赵红所在的地方,赵红家人是不同意,可每次都是赵红主动和他说话,他也想为自己的爱情拼搏一番。

赵红在进到服装厂熟悉了之后,趁晚上下班的时间,在工厂附近的电话亭给门店里打了个电话,刚巧李杰正在加班制作衣服。接到赵红的电话后,第二天李杰就请假赶到了赵红所在的服装厂,服装厂也有严格的纪律,每个班组每周只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出门买东西。李杰就在工厂门口等了一个星期,终于等来心心念念的人,把赵红接回了家。李杰让家人还是找媒人去上门提亲,每次都是被冷眼拒绝,李杰的家人都想放弃了。看着李杰这么坚持,张师傅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在一次和县领导吃饭的时候提及此事,毕竟李杰也是张师傅徒最出类拔萃学徒。领导们也都愿意帮忙。

在村里面,如果能请得动村支书出面,已经算是有脸面的,更何况来的是县级领导,赵红父母终于松口,李杰家人赶紧趁热打铁,找人看了最近的好日子,开始着手准备婚礼,订婚的彩礼比别家压的多一倍。就这样,到了结婚那天,赵红要出嫁了,家里没有一个人愿意送她,不只家里人,全村人都不支持,他们认为赵红长的那么漂亮结果嫁给了李杰,真的是丢了全村人的脸。

也许是天意,老天成全了他们,就会给他们翻盘的机会。结婚后李杰和赵红就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门店,两人心想到一处,劲也往一处使,门店的生意甚至比张师傅的生意还好,县里电台主持人都去他们那里预订最新款的衣服。赵红为了帮助李杰,晚上店里关门后,就让李杰教他算法。一年后,赵红怀孕了,李杰就招了两个学徒帮衬店里生意,赵红在家养胎。

(五)

所有的夫妻能不能长久,首先要看最低落的时候,如果最艰难的处境能坚持下来,那么他们未来就有了夯实的基础。一天,赵红照常在家洗衣服,突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家人通知了李杰,赶紧送到县里医院,检查结果出来,赵红的肚子里长了一个小肿瘤,肚子还怀着孩子,县里医生都不敢手术。李杰就带着赵红到了省城医院,从进医院检查,到做完手术可以下床,李杰衣不解带的陪在赵红身边整整半个多月。那会交通信息都不发达,从村到县,再从县到省,只有大巴车或者拖拉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李杰一人陪着赵红。

赵红娘家知晓了此事,对李杰的态度也稍稍有改变,隔年后,赵红的母亲生病需要手术,李杰也是倾囊相助,出钱又出力。终于得到了赵红娘家人的认可,在赵红生产满月酒时,娘家人都来看小孩。

当信息能飞快传输的时候,时代的变革就会更快的到来。南方服装厂设备更新,带来更新潮流的时装秀,纯手工定制的衣服跟不上潮流的波浪,来店里定制衣服的人越来越少。李杰关上门店,独自一人前往南方寻找出路。

回来和赵红商议后,开工建厂买设备,代加工流水线上做服装。一切准备就绪后,由赵红管理着工厂,不光要安排每天的工作任务,还要负责每天早上去菜市场准备一天的伙食。原本雇佣的司机准备辞职,赵红硬是逼着自己在司机离职前一周学会了开车。小小的身板,打开车门,坐上驾驶座,扎好安全带,踩着刹车,车钥匙一拧,挂上最低档位,松刹车,踩油门,赵红的胆量就像和车子飞奔起来一样,勇往直前。那会还没有考驾照这一说,不管小轿车还是拉货车,赵红都敢驾驶上路,随风风火火的出门,总会安安全全的到家。

李杰呢?他发现老家很多人都想外出打工进工厂,可是没有出路。学着别人印发了招工广告,组织了一批人后,雇了辆大巴车,带着他亲弟弟一起,浩浩荡荡的到了南方。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各地方有各地方的规矩,初来乍到,李杰被当地的地头蛇给勒索了,弟弟找到在那待了很久的老乡,托关系才算把人安置到工厂。万事开头难,所幸后来再没有遇到惊心动魄的时刻。

赵红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管理工厂,李杰和弟弟做了好久才知道自己做的是劳务派遣。家里不但添置了最新座驾,还买了县里最好地段的最好的新房。日子过的蒸蒸日上,因为工作繁忙,家里就雇了保姆,后来赵红怀孕,给李杰家又添了枚男丁,赵红出月子后,二宝就交给了保姆带。

(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收音机,电视机等飞速传播着最新的国家政策和消息,一线城市的更迭换新,让李杰和赵红嗅到危机,停掉代加工服装厂,把劳务派遣送给弟弟,两人找遍了整个县的最佳位置,开工建校,用最新的广告,把职业技能学校的名气在附近县里都打的响当当。

李杰成了李校长,赵红也成了教务处的赵老师,学校里的学生是都要建立档案注册学籍的呀,可是李校长和赵老师都不会,那会也是刚兴起的计算机专业,两人可真的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赵红就主动跟着学生一起听课学习,刚巧管理档案文员要辞职回家结婚了,赵红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上手操作,打字,建表格,发邮箱,一丁点都看不出来赵老师是小学毕业的。

也是由于没有做过考察和调研,再加上管理上的失误,十几个班级,二三十个老师,收完学费,发完工资,已经经营两三年了,到头来还要要往学校投钱,名声是打出去了,收益却甚微甚至亏损。最困难的时候,过年家里就只剩五块钱。赵红娘家知道了,给了赵红一些钱,最起码得先过完年呀。过完年后,两人盘算了一下,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还是要另谋出路。

创业是有风险的,但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总会积累到一些别人无法短时间获得的东西,比如人脉。在靠谱的朋友的引导下,李杰和高校签订了合同,卖掉家里一处房子,带着妻儿到了省城重新开始创业。

(七)

现在,李校长和赵老师他们已经扎根省会,不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把小孩都培养送到了最好的学校,闲暇之余,把双方父母都接到家里,给孩子们做榜样的同时,用最真诚的心,孝敬他们。李校长和赵老师会一起散步,赵老师总会开玩笑的对李校长说,也就只有我那个时候最傻,嫁给了你。李校长都会心一笑,所以,你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李校长和赵老师是我在我的人生中遇到最让我佩服的夫妻,两人从来不会因为家里的或者孩子的事情吵架,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会努力积极的想办法,他们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真正的见识到什么叫: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原生态的家庭原因,让我一直恐婚,是他们两人相濡以沫的相处方式,让我看到,原来夫妻真的可以相敬如宾,相互成全,一起变优秀。而且他们身上的那股冲劲,令我这二十出头的晚辈深感佩服,不服输,更不怕从头再来。现在疫情当下,人心惶惶,大家都非常焦灼,熬过了严寒的冬天,只要再挺过这短暂的倒春寒,保持不忘初心,我们定会看到,山花依旧烂漫。

上一篇:算命先生汪瞎子

下一篇:西方不无,着力即差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