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多年的母子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俗话说“富家一本账,穷家一缸酱”,早些年物质贫乏,蔬菜短缺,一缸好酱既可以下饭,又可以炒菜,还可以拌着糠馍馍吃,味道特别的好,在那个年代,酱可以说是菜中之王。

李庄酱嫂的酱做得特别的好,不仅色泽亮,而且味道醇,村里村外都说,吃了酱嫂的的酱害病不消吃得药,据说一些有点小病的人,生病痛睡在床上,听说中午吃饭有酱嫂的酱,马上馋得直流口水,一骨碌的爬起来,小病小痛好像也马上好了。

其实李庄全庄都制酱,一到三伏夏天,人的汗流不停,却是晒酱的最佳时节,那村庄里飘出的酱香味,有着车马李庄过,闻着晒酱香,腹中无饥来三碗的美誉。

酱嫂家的酱可以说无论做多少,都不愁销路,其实也根本不需要卖,一到夏天就已经预订完了,她只留下一部分自己食用以及送亲朋好友。

李庄在大马路边,是个大交通枢纽地,不仅周边的车,上下省得车都要从这儿过。

酱嫂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有六岁,叫红子,是因为他的腋下有一大块红斑,酱嫂的老公走得早,红子只有二岁的时候酱嫂的老公去外地买木料,一直没有回来,据一起去的人说,半路突遇山洪暴发,被洪水冲走了,酱嫂非常伤心,从此和儿子相依为命,也未再嫁。

酱嫂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出出进进都带着他,红子也非常乖巧,经常帮母亲干点活,母子俩过得也算开心。

酱嫂每天忙忙碌碌,也非常辛苦,同村的人都想学酱嫂制酱,几百双眼睛盯着她,可就是学不会,每每问酱嫂,她总是说,酱在晒,全在晒上的功夫,只有晒好了,酱才香,当然原料也必须要好。

村里人偷偷地瞄着她,用差不多同样的原料黄豆或小麦制酱,可最终味道就是不一样,时间长了,大家都认为酱嫂有什么秘方,但她不愿示人,久而久之,别人心里气得牙痒痒。

六十里外的王庄有个王老二,开了个制酱的小作坊,一年也小有产出,但由于味道一般,生意不温不火,王老二喜欢赌博,俗话说“十赌九输”,而且家里子女又多,生活非常窘迫。

王老二没钱请人,酱的制作全靠夫妻动手,二口子忙里忙外,遇上大家酱晒得好的年份,他还会积压货物,亏点钱,生活的劳苦和压力让王老二心里气很大。

王老二早就听说了酱嫂的技艺,几次慕名拜访,想花钱买秘方,但酱嫂总是含笑说,我没有秘方,王老二也气得直哼哼,但也毫无办法。

一次,王老二从李庄过,看见红子正和酱嫂忙里忙外,王老二的眼睛都快看直了,想想自己的生活就懊恼不已。

几个月后,夏季河水暴涨,山洪漫过了堤坝,酱嫂和儿子红子在逃命的过程中走散了,红子跟着人群四处逃窜,实在是跑不动了,就躺在一棵树下休息,恰巧赌博回来的王老二路过。

这王老二赌博又输了,心头一肚子气,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下,为了撒气,走过去就踢了一脚。

红子又累又饿,被踢了一脚,痛得哇哇哭了起来。

王老二一看,这不是酱嫂家的红子吗?是听说李庄有洪灾,跑到这儿来了。王老二以为酱嫂就在附近,正想送子归母领点赏,红子抹着眼泪说他和母亲跑散了。

王老二正想走,转念一想,这小子经常和母亲一起制酱,说不定知道制酱要领呢!他就哄红子说,这样吧,你先去我家,等洪灾一过,我就托人打听,送你回家。

红子又困又饿,就跟王老二一起回家了。

住了几天,迫不及待王老二就问红子制酱秘诀,但红子只是打打杂,他确实不清楚,他只知道酱的味道,但具体过程,制酱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的,红子只有六岁,确实不知道,王老二急了,就一打二威胁,红子身上伤痕累累,被关进了柴房,王老二依旧一步步逼问。

红子一哭一闹,王老二就有些气急败坏,下手也越来越狠,红子被打怕了,见到王老二进来就惊恐不已,身子像筛糠样的瑟瑟发抖,缩在房间的一角。

时间一长,王老二见无法问出一个所以然来,想着也不能让他饿死,还要管饭,时间长了,万一被人发现告发也不好。

思来想去,如果将他还给酱嫂,这件事必然会被传出去,自己生意本来就不好,再名声一臭,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他就将红子送到邻省一个儿童福利作坊,说是洪水冲散的,还告诫红子说,不能说他是那里的,否则就不客气了。

这个儿童福利作坊是专门收养流浪儿童或者孤儿的,是慈善人士办的,那时的家庭子女都比较多,一些家庭实在是养不活了,就会将子女送过来,但大多是女孩。

红子进了福利作坊后不久,由于受了惊吓,再加上距离太远,信息也不发达,他说自己是李庄的,也没人理会他。

就这样过了一年,红子由于年龄小,再加上是男孩,不久之后就被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妇领养。领养的夫妇对红子还很不错,红子也一天天长大了。

酱嫂在失去儿子后,像发了疯一样,逢人便打听儿子的下落,但得到的结果都是杳无音讯。

酱嫂的头发都白了,一个人孤独的过着,人也无精打采的,每天呆呆的看着外面发愣,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着,酱嫂也一天天的老去。

这一过就是二十多年。

正逢盛夏,长大成人的红子拉了一车干辣椒去贩卖,路途中年轻气盛,多喝了几口酒,让小偷将钱包偷了去。

因为是算着日子准备的生活费,红子钱包一丢,生活费就没了,只好在附近甩货。

那时候生活都比较困难,李庄及周边的土地不算肥沃,此处算是个穷地方,也没多少人消费辣椒。红子心想,能甩多少是多少,弄点生活费再说。

二个馒头,一边嚼辣椒一边吃,这是红子的标配。

红子的辣椒确实不错,不仅个大,而且味正,破损也少。

但天天这样吃人也很腻。

一天下午,头发全白的酱嫂过来,问红子,这辣椒怎么卖,红子睡眼惺忪地看了看老人,说,便宜,你先拿吧,花不了几个钱。

红子心想,就这老奶奶,也买不了多少。

没想到,老奶奶一下子装了二蛇皮袋。

红子吃了一惊,问道,你家人再多,也吃不了这么多哦!

老妇说道,你别管,我有用。

但老妇搬不动,请红子帮忙搬一下,红子很爽快地答应了。

两蛇皮袋扛上肩,红子跟老妇回到她家。

到老妇家之后一身汗,老妇递过一个毛巾让红子擦擦,又泡了一杯茶给红子,红子越发奇怪了,老妇家只有一个人,要那么多辣椒干嘛!

见老妇不语,红子也不好多问。

已近晚餐时间,老妇留红子吃晚饭,老人家晚餐很简单,一个素菜加一蝶酱,红子年轻,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他挑了一勺酱,咬了一口辣椒,和着饭香香的吃了起来。

红子说,这酱要是加上我这辣椒,那可是绝配。

老妇笑了起来。

红子一愣,你该不是要将辣椒加到酱里面吧?

老妇笑了笑说,还要腌制,剁碎之后才放在里面,不仅不会掩盖其它味道,还会让酱更香。

红子也笑了起来,逗笑说,我这一车辣椒全给你算了。又接着说,估计你也卖不出去。

老妇说只要有人帮忙,有多少她都能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可惜我只有一个人,老妇眼神一暗,神情漠然。

红子心想,拉回去也是卖,这里也是卖,还能多赚钱。而且看到老妇哀愁的样子,也想帮一下她。就说,你看我怎么样?我来帮你。

两人开始制酱、晒酱,入秋时节,所有的酱都快卖完了,正是夏伏天,一次红子用井水冲凉,露出上半身,老妇发现他腋下有红胎记,一时哭了起来。

红子忙上前安慰,并问原因,老妇只说自己的儿子腋下也有红胎记,可惜没了。

红子也叹息良久,又不好多问。

王老二听说酱嫂家卖了很多酱,生意很红火,二十多年没有死心的他又跑来看。

王老二上前跟红子搭话,红子越看此人越眼熟。

虽然老了些,但说话的声音,举止却很熟悉。因为当初王老二狠心打过红子,红子牢牢记住了他的相貌。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红子却记忆深刻。他经常做恶梦,很多次从梦中惊醒。

王老二回家,红子悄悄的跟在后面,到了王老二家,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由于王老二家贫,房屋并无太大变化,关红子的那个柴房还在,只听见一个女人在里面疯呀呀的叫唤。红子确定他就是拐骗自己的人。

红子回到老妇家,向老妇道明原委,酱嫂一算时间,居然就是红子走失那一年。

酱嫂记得,红子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右脚大姆指上有一个很黑的痣,红子脱鞋袜,果然有,只是比小时候大了一些。

母子相认,恸哭一场。

红子要找王老二报仇,酱嫂说算了。王老二老婆走了,几个小孩也散失了,自己和一个疯女儿一起过,已经够可怜的了。

酱嫂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也做不了太多事情,母子相逢让她非常开心。乡亲们太穷了,她想帮他们。

她就和红子开了一家制酱厂,招乡亲们入厂做工,还让红子的养父母过来帮忙照看,厂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乡亲们的荷包也鼓了起来,李庄因酱慢慢的知名一方。

上一篇:一件难忘的事

下一篇:被拐来的媳妇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