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偿所愿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今天说的故事是沈二媳妇的妈妈,当年的一位女干部,她的政绩不是我所能触及到的,我就叙述一下她是怎样得偿所愿的。便于叙述,下面我就以“张妈妈”称唿。
从张妈妈年轻时说起。张妈妈18岁还是姑娘家的时候,她学着别人也去报名入党,结果一审核就通过了,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通过培养,年轻时的张妈妈一开始是医院护士,后来又被培养成妇产科医生。从护士到医生都非常优秀,后来政府派她跨县到县人民医院工作,人民医院是县级最大的医院了。
当时要当地一把手开个证明,当地一把手张书记没给开证明,把姑娘时的张妈妈给留下来了。公办,人才不外流;私心,张书记看上了姑娘时的张妈妈。
现在亲们秒懂我为什么称张妈妈了吧?
张妈妈和张书记由革命同志结为革命夫妇后,前面育两女儿皆夭折。按民间习俗,张妈妈抱养了一个女孩,就是押子。后来,张妈妈前后生了两男两女,两男在中间,两女一头一尾,沈二媳妇是最小的女儿。抱养的女儿从三岁到二十岁出嫁,张妈妈一直当亲生养育,这么多年,张家也一直是她的娘家。这样说来,张妈妈就五个儿女。
一家人有两份薪水,日子也是其乐融融。但,天有不测风云,抱养的女儿出嫁后不久,张书记生病了,小医院跑到大医院,民间的方子到正规中西医,一直不见好转。
第六年的一天,再次发病时,一个医生给他打吊水时用错了药,张书记就这么在医疗事故中走了。
张妈妈真是个明事理的人,对于丈夫的意外而亡,她没有闹,也没要人家一分钱的赔偿,将丈夫入土为安,自己从此一个人带着四个儿女过日子。
张书记走的时候就五十一岁(虚岁),张妈妈只好停薪留职。
儿女们大了,张妈妈的大事一个接一个操办。出嫁,做房子,接媳妇,这些事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都是劳心劳力的大事。张妈妈一人扛起一个家,也算是个女强人。
儿女们个个成家后,一波一波外出打工,孙男孙女的养育和教育又落在张妈妈的肩膀上。几个儿女家家都是两个孩子凑成“好”字,个个都在张妈妈的手上成人成才。确实是了不起的女强人!
几个儿女一开始打工,后来自己做老板,冲进了城里和市里,妥妥的中产阶层,儿女们的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母亲给他们做坚强的后盾!
多年的透支,张妈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三十多年一直吃药,导致后来胃穿孔。晚年的张妈妈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安详的走。
计划生育管控得滴水不漏时,很多地方扒房子拖粮食,偷袭大肚子孕妇做引产,导致有的家人着急过甚以至疯癫。张妈妈为政期间,管辖十三个大队,这十三个大队没有那些记录。有的人家生了六个七个姑娘,只为要个带把的,垫底的达成愿望了,才投诚做了绝育术。大公鸡的地图上,恐怕只有张妈妈管辖的十三个大队没有一户是女儿户。张妈妈当时宁可丢了官,也要让平常人家得偿所愿。当然这一点肯定是拖了张妈妈的后腿,政绩不是卓着。
张妈妈将孙辈们一个个送进大学后,后期就住在小女儿家,也就是沈二媳妇家,有十七年,家里的大事小事还是参与,有时也拿主张。
有一天,张妈妈身体有些不舒服,她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张妈妈很清楚的交代小女儿,后事所有事宜一律由小女儿安排,因为两儿子要棺前守孝还礼。交代完了就要回老家,小女儿说妈妈想多了,身体无大碍,就只是有点不舒服而已。张妈妈坚持回老家,儿子也被电话唿回家。
第五天的上午,小女儿和一对情侣早早约好要买三金,小女儿牵的红线,一对青年要她到场见证美好。小女儿就跟妈妈说了这事,妈妈也还精神,就出门了。刚到老凤祥,小女儿接到电话,妈妈走了。
大哥说,小妹出门没多久,张妈妈就把大哥叫进房间,对大哥说:“你就站这儿别离开,你送送我,我要走了。”说完折个身,连一个哈欠都没打,就合上眼睡着了。
出殡那天,天气晴好,礼花鞭炮一路从门口摆到六里外,乡里乡亲自发站在路边,等着燃放鞭炮,为老干部送最后一程。
上天眷顾着张妈妈,让张妈妈走得很安详。
张妈妈一生让许多人得偿所愿,自己也终于得偿所愿。
张妈妈离世整十年了,享年八十岁。
上一篇:穆老头临终一愿
下一篇: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