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子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老家生的。

我老家在邵阳一个乡村,从小在那里长到8岁去城里,看到了家乡从土砖房到红砖房的转变,不过表面看来也仅此而已了。

邵阳隔岳阳不远,所以看到作者书里描绘的乡土风情,常常觉得亲切。不过我从来没有经历或遇到过书中所描写的人、物种与事,从小到大我本本分分念书,没有身处任何奇闻异事里。

我们村西边不远处有一条河,小时候听说早年雨水多时河道加宽变深,淹死过不少人。听一位表姐说起她有两次大清早起床后,去河边看到了鬼。当时听到表面惊奇怀疑,心底又暗自羡慕,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看见一次就好了。

也曾听我妈说起,我爸年轻时一魂出窍,被她看到了,也不知道后来魂回去了没。我爸到晚年慢病缠身,我妈总说是当年出去的魂丢了的原因。

但是我长到二十多岁,还没见到过,后来也就放弃了。自嘲也许自己天生资质愚钝,鬼都不屑于让我见到。

在我们村里,不管谁家砌红砖房,都一定要在堂屋(就是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建一个人口子(音如此)。人口子就是大家族灵堂的简略版,其实就是个神龛,左右一副对联,写的是歌颂祖辈慈悯晚辈或寄予家族厚望的话。台上并不供奉神或排位,就一炉香。

这个人口子,就是供奉嗲嗲奶奶的地方。嗲嗲是大湖南多数地方对爷爷的称唿。

我爸兄弟四个,家家都砌了人口子,我妈说嗲嗲奶奶每三天轮一家,挨家挨户看看,保佑子孙后代。

以前我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每次回家也并不积极给人口子敬香。每逢初一十五,爸妈都会在人口子前给嗲嗲奶奶烧纸钱,做好吃的也会先放在人口子前面的八仙桌上敬完他们再换个桌自己吃。

敬过的菜吃起来跟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我对鬼这一物种存在与否存疑,但心里总有点膈应,觉得真有的话,被鬼动过的菜人再吃是不是也不太好?

好在吃完并不会有拉肚子这种事,慢慢也就不管了。

只是烧纸和敬菜我很少参与,要不是有时候爸妈让我搭把手点个火或者端个菜,我天天在堂屋晃也对那人口子视若无睹,几乎忘了它存在。

直到大宝临盆前几天那个梦。

依稀记得那天距离预产期还有大概二十天,梦里孩子却是已经生下来了,躺在我身边,而且在梦里心里就知道是个女孩,尽管我从来没有鉴定过胎儿性别。

梦里嗲嗲奶奶并没有进屋的过程,梦开始时嗲嗲直接坐在了床边书桌旁的凳子上,奶奶站在他旁边,都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孩子。在梦里我看着右手边躺着的婴儿,转头就看见了眯眯笑的他们,心里知道他们是已经故去人,但一点没有害怕,很温暖,我知道他们是为了祝福我的孩子而来。

也不知道是生完孩子后加深了梦,还是梦印证了现实。在做了这个梦之后没几天,大宝就出生了,比预产期提前了半个月。她很小的时候我给她拍照,发现她周身有一圈光圈。

嗲嗲去世的时候我远在云南求学,没在跟前,后来也从来没有梦见过他,这是第一次。

第二天我把梦告诉了我爸,跟他说了梦里嗲嗲和奶奶的样子。嗲嗲如生前穿立领青布中山装,瘦而矍铄。奶奶脑后梳着老人常见的圆发髻,脸圆而体丰腴,穿藏蓝斜襟衣服,小脚上是一双黑布鞋。

爸爸听了之后点头如捣蒜,说是乃,奶奶就是那个样子的。

我从来没有见过奶奶,我妈也没见过。在她嫁过来好几年前,奶奶就因病去世了。

这个梦让我开始怀疑,死亡是不是人生命的终点。

而另外一件事,让我开始正视和重视人口子,不再把它当做摆设。

那时候我生完大宝没多久,还在月子期,连续几天的雨将暑热降了下去。那天早上起来去茅厕,雨不小,我随手拽了把破破烂烂的伞,撑过小路去屋后的茅厕。回屋时,又随手将伞放在了人口子前面的八仙桌上。

那天是初一,我爸起床后,我妈交代他给嗲嗲奶奶烧纸钱。他抓了一把黄纸钱,用打火机点一角,半晌只冒出了一丝烟。我爸等了一阵,见没燃,又摁下打火机,放在那角下烧了好半天。等松开打火机,仍然只是冒了一阵烟,纸钱依然没燃。他把纸钱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好半天,嘴里嘀咕“今天这纸钱怎么烧不燃了”。

我凑上去看了看摸了摸纸钱,南方阴雨天气让纸钱有点返潮,但没到点不燃的地步。扫视了一圈,看到人口子前面的那把伞,心神一动。

莫非是这把刚从茅厕拿回的臭烘烘伞让嗲嗲奶奶心里不快了?

于是我上前去把伞拿开,就在我挪开伞的那一瞬间,我爸手里的纸钱火苗腾地蹿起来老高,好像要把前两次应燃未燃的火苗加在一起吐出来。

后来我又回老家生了二宝。临盆前,我心里暗暗期待嗲嗲奶奶会不会再次来梦里看望我们,却再没有梦见。

过了两三年我想明白了,我怀着二宝时,我妈曾经梦见过嗲嗲扔三个包裹给她,她接着了就扔在地上,气得嗲嗲骂她是个哈大婆(就是傻婆娘的意思)。那三个包裹就是我和我嫂随后怀生的三个孩子,但这里面只有一个男孩,结果这个男孩投生在了我肚子里,估计嗲嗲不高兴了,所以不给我托梦了(捂脸)。

不管怎样,自此以后,我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到人口子前给嗲嗲奶奶上香。

上一篇:最后一个孙女

下一篇:不寻常的梦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