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之东方蜡烛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很久以前,有一风水大师路过一处深山村落,时值晌午,肚子开始有点饿,遂往村内小道走去。
这时陆续有人出田回屋,可大师从村头走至村尾都无人问津。
正想作罢时,却看见村尾水流末端有个茅草屋,屋前有个老妇人拿着刚拔好鸡毛的裸鸡在溪边冲洗。
大师想上前去,可又想:“如此冒昧,怕是不妥。”于是大师等了一会儿,看见老妇人把鸡洗好拿回了屋才上前去。
边走还边抬头到处看看,俨然一副就是来“行山”的样子。行山,就是寻找风水地脉的意思。
好巧不巧,这一看还真发现了一座奇山。
等老妇人再次从屋内出来时,大师阔步向前。
老妇人看到大师风尘仆仆的模样,连忙叫他来家喝茶。
大师跨门进去后发现虽然是茅草屋,但里面设计竟也是上下两厢四角屋,布局蛮讲究的。不过再看上厅竟又随意供奉着一块不方不正的木头,甚至有点像缺了一个角的不规则砧板。
这时阳光刚好完全钻进四方天井,一窝正晒着太阳的小黄鸡似乎听到了陌生的声音就赶紧往母鸡怀里钻。
茶水一倒,话题一聊,大师便从老妇人口里得知:她这一家原是十几年前从外地逃荒到这的,丈夫已去世几年,本在外地谋生的儿子最近摔伤了腿在里屋躺着。
大师心想,这也许就是缘分。
出于礼貌又带着好奇,大师进去里屋看望养伤的人,发现这青年脸圆方正,眉目清明,并且谈吐自然,是可造之材。
不久,老妇人就叫大师吃饭,还把一只大鸡腿放到大师碗里。
大师推让不掉,心里惭愧,要知道鸡腿待客是最高礼遇,况且这鸡明显是给她儿子养身体的。接着又想起之前去亲戚家里做客,发现亲戚把抓到的一盘田鸡悄悄藏起,不由感慨一句,“无亲无故,竟如此款待。”
老妇人说:“相请不如相逢,遇到就是缘分。”
大师也信缘,于是就问老妇人:“家里信风水吗?如果相信,我在这方面是专长。”
老妇人回答说:“风水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年春秋更迭,都是自然规律。人顺应自然、相信自然,就能长久不衰。”
“看我这茅草屋,地方是村里限定的,但布局是请过风水师指点的。”
大师心想原来如此,还直夸老妇人说的妙。
多数人都会认为风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稽之谈,万没想到,这老妇人竟如此有见地。
于是大师告诉老妇人说这里可能有一座奇山,想要的话得做好三件事。
第一,去村长那里要一个可以迁坟的承诺。
老妇人说这个好办,然后就立刻去找村长,问能不能给她死去的丈夫重新选一个坟地。结果村长也好说话,大意说他们一家已经在这里落脚那么多年,也算半个村里人了,田地都给了,坟地又需要多大点地方?随便选去吧。
有了村长这句承诺,大师才说第二件事是去探柱子山。
村里的人都知道这座像一根大柱子的山,不过却很少人爬到过这山顶,因为那里草木稀疏,都懒得去那里找柴草。
所以在大家的认知里柱子山的山顶是平的,是一个圆平面。
结果老妇人他们到了山顶才知道,原来顶部是沿着周边缓缓凹进去的,中心位置就像一口大铁锅,上面长着几棵树,就像等着要翻炒的青菜。老妇人还想,如果有个大锅铲的话,都可以把它们给炒了。
而大师指着中心位置说:“如果把墓穴放在这里,千秋万代红红火火。”
结果这句话就像会飞的炸弹,一下子就在村里炸开了。有些人当场就不乐意了,说外姓人占据山头还红红火火千秋万代,那自家村里的人岂不是要被骑在头上?
后经过村长协商,其他人虽同意,但是要求一永远不能刻石碑;二占据面积不能超过四平方米。
“不能刻石碑,那就刻木碑吧。”大师说,“四平米也足够了。”
老妇人说,“不用刻都行,我家有块祖传木头,已经供奉快百年了,祖宗们都认识。”
那就最好不过了,大师想开口说第三件事时,就被几个村民跑来打断了。
“你们先不要动工,我们要找个高人来监管。”那几个人说。
他们的意思是要找一个更厉害的风水师来,这样才能确保本村人的利益。
这个要求也算合情合理,老妇人自然是答应的。
等他们走了之后大师沉思了一会,然后似乎下定了决心才说第三件事——把廊下一窝小黄鸡当作酬劳送给他。
老妇人虽一肚子问号,但她还是满口答应,并承诺还要给点钱。
大师没有要钱,而是用袋子提着一窝小黄鸡离开了半天。
之后,几个村民找来的高人一看到山脉就说:“这山好啊,柱形顶天,当早上太阳升起到山顶上时,从右边望去不就是蜡烛点亮的景象吗?罕见的东方蜡烛啊!”
而等看完山,大师操持完一切,高人就和村民说:“这东方蜡烛没有燃芯,只靠早上一会儿的太阳是亮不起来的,要想点燃,得有九条命陪葬。”
这下村里人都放心了,因为大家只看见大师倒扣了一口锅和摆放了一双草鞋。
毕竟点不亮的蜡烛,黯淡无光,哪有出头之日?
之后,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老妇人也死了,大家都淡忘了这件事情。
直到老妇人的九个孙辈个个都出类拔萃后,才有人提起这风水,说当年肯定是被大师和老妇人骗了,如果没有九条命陪葬,怎么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后代?
于是有人设局把老妇人的儿子灌醉,不过老妇人的儿子确实不知道事情真相,只记得当年家里孵出来的那一窝小黄鸡是九只,并送给了大师。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时有人气愤不已,故意点了一把火把柱子山给烧了。结果山一烧,当年老妇人的孙辈,当官的都官升一级,做生意的都更上一台阶。
这时村里有老人说,煳涂啊,本就是蜡烛了,一烧不就亮了呀。
不过可惜的是,那块不方不正的木碑烧没了。
上一篇:这件事当年发生的很蹊跷
下一篇: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