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祭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小时候,不大爱去姥姥家。一是因为妈妈在七岁的时候就没了亲妈,也就是说我就没见过自己的亲姥姥。
再一个就是太姥爷也就是妈妈的爷爷,从事杀牛的差事儿。
我对太姥爷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特别唠叨的凶老头儿。我不喜欢他的面相和他对我的苛责,一般都躲的远远的,轻易不出现在他面前。
不知为何,虽然他会做牛杂汤或者是煮牛肉给我们吃,但他身上总带着淡淡的另人作呕的血腥味……
杀牛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在我的记忆中,太姥爷先是手拿一把锤子,照着拴住的牛头上两个犄角中间勐的砸下去,牛疼的混身颤抖着倒在地上,然后再被人按住捅刀子,虽然那时候的我只有五六岁,但是太姥爷杀牛时的样子还是让我心生畏惧。
牛是有灵性的动物。被杀之前,年轻一点的牛都是围着拴它的石桩子来回不安的走动,而老一点的牛会默默地流眼泪,以至于眼睛下面的毛都湿成一片……
太姥爷杀牛的场地是村口的一大片空地,秋天用来当打谷场用,平时都白惨惨的空在那儿。
村里人谁家杀牛都是选在那里,一是那里有结实的拴牛桩儿,二来由于杀牛时远离村子,主人也见不到,毕竟自己花了心思养的,眼见被杀还是会心生不忍。
太姥爷为别人杀牛除了人家请一顿饭以外,一般牛血和牛的内脏都归他。所以每次回姥姥家都有长年不断的牛下货吃。
以至于现在的我从不吃牛杂粉丝汤之类的,闻一下味道都条件反射一般的想起老牛眼下那片湿了的毛。
我们那里是半农半牧的地方,家家户户都养有牛和羊。有专门的放牛人早上过来把牛赶上山上去放牧。而养牛也分几种,一种是专门养来吃肉的,一种养着耕地的,还有的是用来繁衍的。
姥爷家的一头老牛很老了,听姥爷讲这头老牛虽然现在看着老的不像样子,可在壮年时期却是个高产的母牛,村里的很多牛都是这头老牛的后代。
可是这头老牛最后也站在了那个石桩下面……
据说是因为病了,给一刀下去肉还可以吃……
只记得老牛被杀的第二天早上,牛群根本不听牛倌的指挥,集体跑到杀牛的场地上悲鸣。
我被妈妈拉着去看稀奇,只见上百头牛站在一起,时而用前蹄刨地,时而仰天悲鸣,声音震天,号天泣地……
而且一连三天,天天如此,后来直到村民用土把杀牛的场地重新铺了一遍,牛群才散去了,但还是有零星的牛独自去场地低头闻牛血的味道,依然仰天悲吼……
这一幕发生在我六岁那年的初夏。直到现在我在吃牛肉时候,那一幕牛的祭奠仪式总是浮现在脑海中,多美味的牛肉都咽不下去。
孟子当年劝谏齐宣王施仁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说齐宣王有善根,是因为王看到了这个牛,内心对牛发动了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就是我们“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如果亲眼看见它死,估计会吃不下它们的肉的,所以君子远疱厨,佛家为了善巧方便不同根器的众生,有"三净肉"之说:"不闻其声,不见其杀,不因己死"。
所以我最佩服的就是现代人为了让人觉得食材是新鲜的,搞出了些什么"活驴肉"馆,“鲜狗肉馆”等等。万物皆有灵性,请您善待生命!
上一篇:解梦
下一篇: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