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祝福的婚姻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小时候有一次去贾奶家发现她家院子里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姐姐,初见如春天蔚蓝天空下粉色的海棠澄净清新、安静娴雅宛如一幅画,她的脸上看不出忧怯,也没有悲喜。当时心里好奇那是谁,贾奶家的亲戚都认识,附近的小朋友也都知道,这个安静美丽的小姐姐却从来没有见过。回家后妈妈给了我答案,原来是三奶的外孙女丽娜,但是不能进三奶家的门,就只能去邻居贾奶家了。当时年少不懂其中曲折,犹记得当时追问妈妈为什么不给我起名字的时候起“丽娜”这个名字,要是起这个名字是不是我也有她那样的美丽。

随着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我也逐渐长到了十几岁。那年冬天我遇见一个女人大冬天穿着裙子手指轻抚着三奶家院子的墙慢慢悠悠地走着,偶尔低头停顿似乎若有沉思,最后还是没有进三奶家的大门,而是拐进了邻居家里。我当时心里很是好奇她到底是谁,还穿着裙子,在当时的农村我从来没见过谁穿裙子,如果有指不定全村的女人都会出动来看。回家后爸爸在家,可能觉得我长大了,也可能爸爸觉得有必要给我提前打一下预防针,于是给我讲了这个姑姑的故事。

如果爸爸不说我从来不知道我还有一个这样的姑姑。我爷爷老二,这个姑姑是爷爷的弟弟三爷家的大女儿,闺名单一个梨字。一直以来我只知道三爷有一个女儿和儿子,不知道的是他其实有两个女儿,只是梨姑这个女儿是绝对不存在的,外人也绝对不能提起的,仿若从来没有这个女儿一般。

三爷是军人出身,退伍后国家安排他去镇上做了乡镇干部。他一身刚正,腰杆挺的总是笔直,长的很像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当时梨姑也在那个镇上班,本来按三爷的规划等梨姑上班几年稳定了,再找个条件相当的小伙子就可以谈婚论嫁了,不巧因缘际会梨姑认识了信阳的一个小伙子,而且这个小伙子没有工作。刚开始家里不知道,时间久了家里知道后,一致反对,都不看好这个小伙子。不说这个小伙子家在外地,而且没有工作,单单是这个人,三爷见过一面后就不太看好他。尽管家里反对,但是梨姑和这个小伙子依然处得火热,他们深陷在自己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他们自动屏蔽。三爷一看势头不妙,就联系了亲戚把梨姑送到了天津,想着用时间和距离把他们隔断。

把梨姑送到天津几个月后,一天家里收到电报说梨姑要回来。家里人到了电报上的日子赶去火车站接人,就是不见人影。后来家人恍然大悟急急忙忙赶到信阳男方家里,发现他们已经拜堂成亲了。原来梨姑故意把回来的日期推迟了两天发电报告诉家里,等家人再发现也迟了,他们已经结过婚了。在天津的日子里梨姑一直和男方在通信,两人早早商定了婚期。

和最终扭不过子女的父母不同,梨姑婚后长跪门口不起,不论怎样道歉换来的是一句“断绝父女关系”,从此不能再踏进家门一步。起初那几年梨姑每次回来都在大门口长跪不起,但最终的结局都一样,无论如何再也回不了这个家。再后来梨姑也不怎么回来了。等梨姑的妹妹出嫁时单单是嫁妆就陪送了好几里地,村里人说这是故意做给梨姑看的。

再见梨姑是十几年前三爷的葬礼。当时她女儿也已经结婚生子和丈夫一起去南方打工了,她的儿子瘦瘦小小已近三十却还没有对象。虽然同为姊妹她的妹妹灵姑皮肤紧致白皙,甚至看不到一丝皱纹,宛若贵妇人。可不就是贵妇人吗?灵姑婚后娘家一直帮衬,后来弟弟参加高考考了县里的状元,毕业后国家分配到省城单位一跃跳出了农门,灵姑的日子在娘家父母和弟弟的帮衬指导下过的蒸蒸日上。

梨姑这么多年过得就没那么顺畅了,因为父母始终不原谅自己,这成了她的心病,她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慢慢得了精神病,夫妻俩辗转各地做点小生意却始终不温不火,后来梨姑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但是孩子们也长大了早早辍学走上了打工的生涯。知道这些后我很是怜惜那位小姐姐,虽然仅有小时候的那一面之缘,但是如果这个精灵般的小姐姐没有辍学好好走进大学,那样的她是不是对生活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呢?或许可以远离她母亲那样的际遇。

办葬礼是在郑州办的,当时大伯(三爷的儿子)把老家的亲戚都请过来住到了宾馆里,我和梨姑住在了大伯家陪伴三奶。梨姑从来没有来过郑州,虽然她的弟弟在郑州已安家几十年,有一天梨姑想下楼逛逛看看感受一下郑州,梨姑下楼转了一会儿后就上楼了,上楼后梨姑悄悄和我说要是一会有人问她去哪儿了,就说她和我一起下楼了。我明白梨姑的这种小心翼翼,虽然梨姑是她们的亲女儿,是大伯的亲姐姐,但在那个家里,梨姑就是一个外人,没有亲人之间的浓浓温暖和关怀,梨姑在那里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时刻抬不起头来,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无论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

想来三爷也是爱他的孩子们的。他去世的时候心心念念那天是大伯的生日要给大伯过生日。听奶奶说大伯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尿尿不小心尿到了三爷喝水的杯子里,他也只是用水在杯子里晃了晃继续用那个杯子。灵姑的一双儿女来他家的时候他总是乐呵呵的看着他们笑。当梨姑在太平间跪趴在三爷身边问“爹啊!你这一辈子都不原谅我啊!你让我咋过啊!”时回答梨姑的只有三爷紧闭的双眼......

不知道是不是当时那个时代造就了梨姑的故事,无疑这件事情在那个时代是伤风败俗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三爷和梨姑的倔强造就了梨姑婚后生活的曲折和痛楚,更不知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梨姑和三爷有没有过后悔,如果重新选择梨姑会不会选择另外一条路......

长大后在我不知道婚姻为何物,初中未毕业的表妹在打工的南方已早早谈起了几场恋爱,寒假回家见面时用大人的口吻说让我在学校也谈谈恋爱。当然我的表妹可不是一个乖乖女,等到适婚的年龄时舅舅给表妹订了一门家境比较殷实的亲事,离家也近想着将来不受委屈。为了防止表妹逃跑,舅舅把表妹连跺了几脚后关了起来,让妈妈看着不要让表妹逃跑。等到婚礼过后舅舅着实松了一口气。不成想表妹婚后居然逃跑了,和她在上海认识的男孩私奔了。

舅舅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把表妹老家泡汤的婚事安抚好。当时也扬言以后没有这个女儿。后来表妹和这个上海的男孩结婚成家了。嫁到当地后表妹的生活过得比较滋润,家务一般都是男士干,当地的经济水平也远远超过老家。表妹把舅舅舅妈还有我妈接到上海小住了一段时间。舅妈回来后喜笑颜开,逢人就说女儿嫁到上海了生活有多好,再也不是当初不要女儿的那副样子了。

现在表妹在那边开店做生意,生活过的也是红红火火,经常会看到她在朋友圈晒她老公做的龙虾和螃蟹。有时候我和妹妹会讨论如果当时表妹听舅舅的话乖乖嫁过去安分的在老家过日子会是怎么样呢?生活怎么样可能说不了,但是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第一个生的是女孩的话,过不了几年肯定是要生二胎的,如果还不是,那继续三胎吧。嫁到上海的表妹恰恰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她的生活她应该有话语权吧。

诚然婚姻之于每一个女孩都很重要,甚至有人说婚姻是女孩的第二次生命。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自己也很重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甚至婚后的老公和公婆都希望我们做一个听话的人,一个听话的女儿,听话的妻子,听话的儿媳.....从小到大“听话”总是在我们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听话呢?面对诸多的听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听听我们自己的心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扬帆掌握起我们自己生命的主动权?婚姻很重要,但是我们自己也很重要,希望在每一个女孩的生命里不只只有婚姻,更不要让婚姻成为一道枷锁,锁住你对这个世界的追求,对自我的向往。

最后借用蒙曼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前辈一样,不仅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采,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风度,更有“长揖雄谈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的眼光,有“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的豪情,只有这样,我们才终能坚信“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上一篇:孟婆汤

下一篇:“躲都躲不掉”的命劫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