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和家初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1.

天色灰蒙蒙的,又下起了毛毛小雨,李红的心情也很闷,或许是空气的缘故。

疫情反反复复,大家谈“新”色变。实体店的生意不好做了,李红看了看往常熙熙攘攘的街道,现在冷冷清清,选择了关门回家去。昨天答应跟女儿一起包饺子的,小姑娘念叨了好几次,说要学习包饺子,这样以后妈妈很累的时候,她可以给妈妈煮她亲手包的饺子吃了。

想到这里,李红不禁加快了脚步赶往隔壁街道的菜市场。

三里镇不大,只有两条热闹的老街,方圆十里的乡亲赶集都会来这个集镇。李红在这个镇上开了个杂货店。农村嘛,基本上村跟村之间都隔得不远,人们都很熟悉,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从各个村总能找到一些沾亲带故的亲戚朋友。

以至于你家丢了只鸡,他家狗下了个崽,转眼就能传到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但是传到最后话也不是话了。

比如你跟人说你差点饿昏了,传了几个人后,人家说你快二婚了;我说我在广东送快递,人家说我在广东有块地。你要是许久没回来,回来说你变胖了,他们却到处说你被判了。我说我在深圳做物流,她们却说我在深圳做人流。

李红特别不喜欢农村这些风气,特别是婆婆妈妈们每天坐在一起东家长李家短,但是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二十岁的时候也曾跟着村里的发小出去广东那些地方闯荡过,后来发现最想念的还是农村。

想念家门口的那一树梨花,想念春天的芥菜饺子,夏天藕塘的莲蓬,秋天不远处山上的板栗,冬天土灶里炖的那一锅萝卜排骨汤。最主要的是李红是独生女,父母日渐苍老,他们也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所以李红在外漂泊了几年,存了点钱后就回到了三里镇开了这家店。也是在开这家店的时候,她认识了做装修的老公家初。

家初这个名字是他爷爷给取的。因为农村讲究排辈。家初是家字辈的,加上他是大年初一出生的,所以取名叫家初了。

家初长的浓眉大眼,瘦瘦高高的。十几岁就没上学了,跟着自己爸爸学做装修。跟李红说话的时候,还会脸红磕磕巴巴。家初的奶奶娘家跟李红是一个村的,所以扯起来大家也算是熟人熟事了。李红盘下店子后,就立马着手开始装修。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她坚持每天在店里盯着做事,自己上手帮小工。

一来二去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互生了好感。加上两家离得也不算远,家初奶奶回娘家时,跟李红爸妈这么一劝一撮合说:“你看你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这娘家婆家离得近互相可以帮衬一下呢,再说小红可是我娘家村的人,我肯定不会让我孙子欺负她。”一切就这么水到渠成。家初爸爸还特意把家里的二层小洋楼重新装扮了一番。

2.

家初妈妈是个矮胖的中年妇女,嗓门大脾气躁,她不是很喜欢李红。明明自己个子也不高,却觉得一米六的李红太矮了太黑了,配不上她帅气的儿子。但是无奈儿子喜欢,又是婆婆娘家村子的人,不满意也就放在心里。表面上不声不响,但是也不热情。

婚后李红很快就怀孕了,每天大着肚子看着店。家初就在镇上接一些装修的活,每天李红的妈妈会给李红送送饭。等到月份大了不方便骑车来回折腾,干脆就住在店里。家初也不出去干活了,跟李红一起守着店陪着她。

镇上到村里骑车十五分钟的路程。婆婆却来得很少,说自己不会骑车,走路又太远了腿会疼。李红也不以为然,反正她嫁的是家初,又有自己的妈妈时不时来看看她照顾她,避免了婆媳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到李红生下了女儿,她想回娘家坐月子。家初奶奶站出来不同意。

奶奶说:“哪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坐月子的,对你爸妈的运势可不好。再说了我又没有死,你又不是没有婆婆。婆婆还健在呢,你还回娘家坐月子,是想让别人戳我的嵴梁骨吗?”

李红虽然年轻,但是书读的也不多,当地大环境的风俗习惯也确实有这么一说,她心里也担心回娘家坐月子会对父母有影响。于是让家初在镇上看店子,她在婆家村里的房子坐月子。

月子期间,虽然婆婆态度依然不冷不热,但是一日三餐加洗洗换换该做还是做。只是老一辈人不论是思想,教育,经济,还是价值观都与现在不同。她不准李红给孩子用尿不湿,说穿尿不湿的孩子以后走路会圈腿,大概就是会成罗圈腿的意思。还用自己不穿的旧秋衣秋裤剪了一大堆布片子。每天去村里的河里洗尿片。李红奶水不足想喂奶粉,她说她们那个年代靠喂米汤不也把孩子拉扯大了吗?让李红多喝汤水下奶。那一日三餐油腻腻的汤水让李红看了就想吐,可是为了孩子她只能闭着眼就往嘴里灌。

这样还不算完。婆婆还喜欢每天大着嗓门坐在门口就跟邻居的婆婆妈妈们闲扯:“我家那媳妇真不持家,恨不得天天给孩子用尿不湿,你说女人来个月经那几天一天到晚夹着个玩意都不舒服,别说让个孩子每天24小时夹着了。亏了我天天一桶桶的去河里洗尿布啊。还有她那个奶,女人长这个玩意不就是喂奶的吗?天天给她炖着汤有啥用,肉都往她自己身上长,不下奶,我看那玩意没啥用就割了算了......”

“哈哈哈......”一群大妈们笑作一团。

李红躺在二楼房间里都能听到她们的笑声,只觉得又羞又气。恨不得下楼撕了婆婆的嘴,但是想到自己妈妈劝过她,老一辈人思想观念肯定跟年轻人有差异,但是一般都有口无心,再怎么样都不要跟公公婆婆顶嘴,可别让人说她这个当妈的没有把女儿教好。

李红忍住了。捂住被子把音乐开到最大,只盼着能早点出月子。她也曾在家初回来的时候,跟他诉苦说婆婆的种种行径。家初只一句“哎呀,农村老人都是这样,你不听她的就好了”敷衍了事。

每次家初回来,婆婆还不让他跟李红睡一屋。说是月子期间的女人带血气,晦气。孩子晚上闹了影响她儿子休息。家初就真的干脆去店里住着不回来了。老公不作为,李红也懒得计较,该吃吃该喝喝,先把身子养好了。无论婆婆说啥做啥,只要不触及她的底线就干脆装聋作哑。

3.

终于熬到了第三十天,李红就迫不及待地上街去店里了。家初正坐在店里正玩着手机,他像个热恋期的小伙子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发来了消息一样,盯着屏幕脸上不自觉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抬头看到李红进来,收起了笑容,眼神里还有一丝慌乱,关上了手机问:“你,你怎么来了,不是听说坐月子至少要42天吗?”

他又磕巴了。说话的语气明显地紧张,有些不知所措。这些小细节都被李红尽收眼底,她的心里闪过一丝不安,心莫名怦怦地跳了起来,拿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着,但是脸上却表现地波澜不惊。微微一笑说:“没事,我已经满了30天了,可以了,我觉得再不出门动一下,我要长成猪了。”

“哦,哦,好的。”家初嘴角抽动了一下,摸了摸鼻子笑了笑。

李红坐下来,准备打开收银后台。

“账就别看了,最近生意可不好,一天天的都没几个人进来。这一个月都没挣几个钱,还不够你月子期间买了猪蹄的。”家初两只手放在李红肩膀上按了按笑着说。

李红没有吭声,她继续看着账目。发现这一个月家初都没怎么进过货,也没有记进账。因为知道家初不是很懂这些东西,所以在生孩子之前就把货物备的比较齐全。没有进货,那这每天卖出的东西,钱呢?抽屉里怎么就那么几百块钱。

不等李红问,家初开始数这一个月他送了哪些人情,买了什么,爸爸装修接了活前期需要垫钱,手头不充足,所以拿了点钱给他云云。

李红说:“这一个月赚的钱,撑死也就几千块吧。你确定爸爸一个装修活下来,只需要你这么几千块钱周转吗?”

家初不再说话了,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赶紧借口说有事要出去,一会儿回来再说。

他前脚刚走,后脚隔壁童装店的大姐就凑过来了。说:“哎呀小红,你可回来了。要不是说你们年轻会做生意呢,你们家这个月生意可好了,天天人来人往的。我们这些店可冷清了。”

李红笑了笑没有说话。

大姐继续说:“你看斜对面又开了家新店子,也卖童装。没开几天,也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开的。她店子装修的活好像还是你公公做的,我看你老公经常过去玩,那个小姑娘也经常过来熘达。以前没见过这个小姑娘来啊。”

李红突然就有了兴趣,问道:“哦?她是哪个村的啊?”

大姐说:“听说刘家庄的。我跟你公婆也认识好久了,没听说他们家在刘家庄有亲戚呢,我还以为是你娘家那边的熟人。”

李红站起来走到门口,死死地盯着对面那家新店,门口还摆了几盆花篮,花篮里金灿灿的大麦显得很晃眼。不一会儿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紧身蕾丝裙的姑娘走了出来,倒了垃圾又转身进去了。看起来妩媚动人,身材凹凸有致。李红的脸由白转黑,大姐反应过来自己好像说错了什么,赶紧麻熘地走了。

李红想到了刚刚家初那慌乱的眼神,这个时候她才知道什么叫女人的第六感。也是这一刻她突然觉得女人喜欢八卦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她出门买了点糖和瓜子,提到隔壁几家店子去晃悠一圈,美其名曰她喜得千金了,请街坊们吃糖。然后顺带着问了问对面之前店子的老板怎么不做了,这是谁又开了新店。

农村集镇开店的很多都是留守的妇女,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兼顾着孩子。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女人那就是个八卦集中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说。李红认真的听,心里慢慢地拼凑出来自对面那个女人的全部信息。

一个自称有亲戚在刘家庄的大姐说,对面这个女人叫刘馨,自小就长得模样俊俏。十几岁的时候就去外省打工了,据说跟了一个比她爹还大的老头子做小三,每年回来都是浓妆艳抹,穿得花枝招展,小小年纪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赚了钱给老家的父母翻新了房子。

村里人都知道这姑娘钱来的不正经,但是农村嘛,很多人背地里八卦吐槽唾沫星子满天飞,但是表面上还是各种恭维奉承刘馨的父母养了个好女儿,给家里添置了这么多家当。刘馨父母也知道自己女儿的工作,但是在道德和金钱上面,他们选择了金钱。毕竟家里还有个儿子没结婚呢。这不是帮忙把老房子给翻新了吗,还得需要女儿帮着儿子买房买车娶媳妇呢。

李红听完这些信息,不由地心里一阵悲凉。悲的是她自以为自己眼光好,看上的男人一定不是喜欢拈花惹草之人,没想到也逃不过世俗。有的男人就好比洋葱,要想看到洋葱的心就需要一层一层去剥,但是你在剥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流泪,可能剥到最后才发现洋葱是没有心的。凉的是,刘馨被父母当成了摇钱树,培养成了扶弟魔,她又何尝不是被封建思想毒害的可怜女人呢。

李红锁上了店子的门,打电话让家初立刻回家。回家后,她抱着刚出生的女儿,跟婆婆说她要离婚。婆婆以为是自己平常说话不好听惹李红生气了,赶紧让李红不要跟自己一般见识。

家初赶回来看到脸冷的像冰渣一样的李红和使劲朝他努嘴的妈,低着头带着讨好的笑容问道:“小红啊,怎么啦。是不是月子没坐好吹了风不舒服?要不你上去休息,孩子有我妈呢,店里也有我在呢。”

“让你去店里,好继续跟你的小情人眉来眼去吗?”李红坐在沙发上抬起头看着他。

家初的脸瞬间像煮熟的虾子,小心翼翼走过去坐下来说:“你听谁说的,我跟她真没啥,就是她叫我帮她找装修的,我就让我爸去装了,其它啥也没有。”

李红冷笑了一声:“我都没说是谁,你慌着就承认了?”

家初不吭声了。低着头盯着地板,恨不得把地板上盯出个洞。

这个男人果然连编几句瞎话都不会,当初李红就是看上他是个老实能过日子的人。

“我肯定是知道什么才会这么问你,当然你也可以不解释。”李红云淡风轻地说。

其实李红就是有所怀疑,事实上啥也不知道。但是一向不会撒谎的家初被这么一诈,立马就老老实实的承认了。

刘馨是他的小学同学,有好些年没见了。再见时刘馨居然在他斜对面看门面准备开店,他也确实对打扮时尚,性感妩媚的刘馨有一丢丢好感,觉得她一个女孩子自己出钱出力开店可太不容易了,所以让爸爸帮忙装修,还谎称装修费他自己收过了,装修材料也是家初和家初爸爸买过来的,其实装修费压根儿没有要。

家初爸爸觉得自己儿子收了就收了吧,没有多想。门口那几个花篮也是家初定的,还以祝贺的名义包了个大红包,每天过去找刘馨聊聊天。刘馨一口一个阿初哥喊得他心猿意马,浮想联翩。但是实质性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因为李红发现的太早了,他那点小火苗甚至都没来得及点着,就被掐灭了。

李红翻看了家初和刘馨的聊天记录。刘馨每天会发她的自拍给家初,说:“阿初哥,你看我这套衣服好看吗?阿初哥,你比小时候长的帅多了,以前咋没看出来你这么体贴呀。可惜你结婚了,好男人都是别人家的,嘤嘤嘤~”

家初一般都是回复一个微笑脸,最多也就是夸刘馨越长越好看,一个柔弱的小女生还要养家煳口真不容易之类的,倒是没有太过火的回复。各方查证确认家初并没有实际行动后。李红还是跟公公婆婆把这个事挑明了。

公公一向是个老实刚正的人,听说自己儿子居然敢有外心,而且还连钱都不要,拿起棍子对儿子就是一顿招唿。要求家初必须把装修款要回来,交给李红手里。并且得继续跟着他一起做装修去,不准再窝在家。一向不喜欢李红的婆婆,也是出乎意料的一边骂刘馨不该勾搭家初,又骂自己儿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敢生二心。

“虽然小红这媳妇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她会赚钱又听话,你妈我一辈子嘴巴像刀子,见谁扎谁,性子又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但是小红也没有跟我一般见识,没有顶过一回嘴,更没有回娘家哭诉我的半句不是。平时也是一口一个妈的叫着我。外面的女人都是毛狗精,喝你的血啃你的肉还花你的钱。这媳妇已经很好了,你个不争气的东西还敢想七想八的。”婆婆一边骂儿子,一边拿起扫帚就往家初腿上抽。

那一刻李红突然觉得婆婆不矮也不胖了,讲话好像也不是那么难听了。

公婆俩的一顿男女混合双打,打的家初嗷嗷叫。

家初本来也不是花花肠子多的人,经过父母老婆这么一捶一敲,也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不知道他后来怎么做的,反正最后管刘馨要来了装修款,也删除了刘馨的微信。

有一次在路上李红夫妻俩碰见了刘馨,刘馨还冲家初翻了个白眼,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家初臊红了脸,李红只觉得莫名的想笑。

大概是刘馨的店子开了三个月左右,突然有一天一群人骂骂咧咧的进去,对着刘馨就是一顿打,店子也被砸了。整条街的人都跑来看热闹。一个中年妇女,揪着刘馨的头发开始骂:“自己小小年纪不学好在外面给老男人做小三,回老家来了还不知道收敛,拿别人的屁股做脸。敢把主意打到我男人身上,我呸。看老娘不抓花你的脸......”

后来警察和120来了,带走了刘馨和打人者。围观的群众们聚在一起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继续谈论。

从他们的七嘴八舌里,李红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刘馨常去菜市场的猪肉摊买肉,一来二去跟卖猪肉的老张就熟悉了。有一次她穿着黑丝高跟小短裙,娇滴滴地问老张:“张叔,能不能帮忙送几块排骨和好肉去刘家庄给我爸妈,我又不会骑车,多少钱你回来去我店里拿啊。哎哟,你看看你这累的一头的汗,这做的可真是辛苦活呀。”说完还掏出带着香味的纸巾给老张擦了擦头上油腻腻的汗,拍了拍老张满是猪油的手。

老张一辈子在小镇上卖猪肉,没出过远门,每天跟猪肉打交道。老张媳妇呢长的那是上下一般粗,老张经常在酒桌上跟人吐槽说他的婆娘站着像桶,坐着像缸,生怕别人不知道家里是卖猪肉的,长的就像个猪。但是老张又是个妻管严,所以也只敢背后过过嘴瘾,当着媳妇面是大气不敢出的。

现在看到个秀色可餐的小姑娘冲自己如此撒娇暗送秋波,不禁心猿意马,腰板突然就变硬气了几分。那张香气十足的擦汗纸巾兴许是掺了“迷魂药”,不知道谁给的勇气,他大手一挥免费给送了十斤肉和排骨,骑着摩托车突突突的就去了刘家庄。

但是好巧不巧,老张的小姨子也不知道哪来的消息,听说刘家庄有人演大马戏。她是个爱看热闹的人,急吼吼的就赶过去了。

刘家庄有一处晒谷场,一般村里有搞表演或者放露天电影的都会在那里。刘馨家就住在晒谷场的旁边。

小姨子赶过去没有看到马戏在哪里,却看到姐夫从刘馨家里出来,想着也从来没听姐姐说有包送货的服务啊。就打个电话问了下姐姐,姐夫去刘家庄做什么。老张媳妇正在打麻将,心不在焉地说:“没有吧,他不是在猪肉摊守着摊子吗?我这正忙着呢,挂了挂了。”

好奇心促使,待姐夫走了后小姨子假装无意进去刘馨家问了问:“您家这猪肉买的多少钱一斤啊,看着品相不错。张师傅还给送货上门呢!”

只见刘家爹妈喜笑颜开的说:“我不知道价格,这是我家姑娘让他送的,听她讲一分钱可没花呢。我家姑娘朋友多这路就是走的宽,不要钱的肉看着就是香。”

这下捅了马蜂窝了。

小姨子又一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姐姐。告知姐夫居然偷偷给一女的家里免费送了肉和排骨,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事。

老张媳妇一听简直是怒发冲冠,麻将一推,唿朋唤友一起杀到刘馨家里。先是对刘馨的祖宗一顿问候,接着指责刘馨父母没有教好女儿,拿人肉换猪肉。连个卖猪肉的老头子也勾搭,那不知道背后还勾搭了多少男人。刘馨的弟弟跑出去躲了起来。刘馨的父亲忙着说好话劝大家冷静。而刘馨的母亲却是坐在地上连哭带骂。骂老张媳妇人多欺负自己家人少,也骂自己的女儿没有用,因为几块肉让自己丢了老脸。

随后老张媳妇又杀到刘馨店里,对着她一顿招唿,就有了刚刚那一幕。

发生这些事的时候,家初刚好上街给李红送衣服。因为李红打电话说感觉身子有点凉,没有带外套。于是他抱着女儿和李红在店门口也全程目睹这一热闹场面。

关于刘馨的过去现在,里里外外的故事也被左右隔壁大姐们添油加醋唾沫横飞的一顿强行“科普”,家初的脸又红了,邻居们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就是突然有点热。”他低着头偷偷看向李红。李红面无表情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待家初转过头去,李红看了看家初,意味深长地笑了。

后续刘馨关了店,再也没有出现在三里镇。有人说她嫁人了,有人说她又去了外地重操旧业,真实的结果无从得知。

生活没有捷径。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上一篇:鬼压床

下一篇:一只猫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