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娘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阿明的娘是哑巴,生得花容月貌,本份善良,阿明的爹喜欢,阿明的奶奶反对这门亲事,认为自已健全的儿子找了个哑巴媳妇,心里极不满意,但奈何不了阿明爹的执拗,头不是头,脸不是脸的认了这门亲事。
婚后,阿明爹和阿明娘很恩爱,阿明奶奶有些嫌弃和挤兑阿明娘,但在阿明爹的安抚和劝慰下,阿明娘能够大度容忍,一家人虽有些磕磕碰碰但也过得相安无事。
随后,阿明娘生了姐姐和阿明。
自阿明记事以来,阿明奶奶时常暗暗把阿明放在怀里亲了又亲,并语重心长的对阿明说,你别接近你哑娘,哑巴会传染,小心你也会哑。阿明不相信,也不敢顶撞奶奶,更不敢明着和娘亲热,怕奶奶看见了会生气,奶奶那冷若冰霜的脸像极了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变了就会找娘的茬,责骂娘。
阿明总瞒着奶奶偷偷的熘进娘的房间,让娘摸摸,抱抱,亲亲,举高高。阿明最喜欢娘举高高,娘举他时,满脸像绽放的菊花,开心得像个小孩。但阿明有点不明白,娘开心是开心,可明眸的眼光里明显闪着泪花,笑过后是不易察觉的苦楚。
可惜这样的记忆只停在阿明九岁前。九岁时,阿明爹因病去逝,阿明娘时常暗暗的垂泪,阿明明白,爹走后,奶奶眼晴里容不得沙子,越发不喜欢娘。
阿明娘虽然哑,但心灵手巧,会做鞋,做的鞋让人赞不绝口,村里人都请她做鞋,给工钱。阿明娘像头拴在奶奶手中的牛,白天拴在田地的忙碌,夜晚系在油灯下忙碌纳鞋,赚来的钱一分一毫交给阿明奶奶。
阿明娘这么辛苦付出却讨不到阿明奶奶的一点欢喜,每次阿明娘给阿明奶奶钱时,阿明奶奶会硬绑绑的来句,私藏没,不能私藏。
阿明娘口里吱吱啊啊急忙用手比划,赶紧口袋翻尽以示清白。娘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眼里噙着泪水,局促不安的站在那儿。阿明看在眼里有点心疼娘,可又不敢上前抱抱娘,奶奶冷漠的余光会像把刀子一样剜着阿明和娘的肉,让阿明不寒而栗。
然而,阿明有天放学回来,娘失踪了。娘的房间没有娘影,床上倒堆着一堆他和姐姐够穿一生的花样布鞋,阿明有些心酸,做那些鞋,是娘熬很多的夜,一针一线纳出来的,如今娘走了,那鲜艳的布鞋也像无精打彩的小丑悲哀的堆着。
奶奶说,阿明娘跟野男人私奔了,阿明不信,阿明奶奶两眼一翻,两扇薄嘴义愤填膺的把阿明娘臭骂了一顿,让阿明都觉得阿明娘确实是跟人跑了,阿明甚至有些小恨娘,受不了奶奶的责骂,走就走呗,干嘛走得那么不光彩,给自已蒙羞,让自已感觉走出走进都低人一等。
阿明娘走后,阿明家的日子陷入了困顿,奶奶毕竟年事已高,下田干活有些力不从心,阿明奶奶果断的让阿明姐姐辍学,说再苦再累也要让阿明读下去,阿明是男孩,家里继承的香火。
阿明姐成绩很优秀,但在阿明奶奶强烈的反抗下,阿明姐辍学了,阿明姐满腹心酸的对阿明说,要是娘在,那该多好,娘不会让她辍学的。
可娘在哪儿,自从失踪后,娘就像消失的泡沫,永远消失在阿明的世界里,还让阿明贴上了羞辱的标签。
阿明对娘没有了记忆,怨恨覆盖了仅有的温馨回忆,不光彩的离开,需要时的消失,或许此时,娘拉一把,姐姐的命运就会改变。
姐弟俩想过找娘搭救,可自失踪后,奶奶勒令,从此不许提哑娘,就当她死了,阿明不敢触摸奶奶的禁忌。
终究,奶奶的年龄一年比一年高,难以下田,一到农忙季节,奶奶就愁啊愁,姐弟俩的肩膀尚还稚嫩,庄稼不由人啊。阿明有时会暗想,娘若没走,奶奶就不会这么的愁,可娘走了,奶奶只是愁,也没后悔。阿明想不明白,娘在奶奶还活得轻松些,干嘛奶奶容不下娘呢,娘在时,奶奶总在骂娘。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读不懂。阿明奶奶的快乐是建立在娘走后自已的辛苦上,奶奶也读不懂,阿明的快乐是建立在娘的亲亲抱抱上,奶奶虽然也爱他,但爱与爱不一样,感觉和感知力量不一样,不同的爱发不同的光。阿明想到这里,心情自然失落,内心对母爱的渴望如同千万匹马在他心里奔走。
这时有个叔叔主动跳出来帮忙,这个叔叔阿明认识,是乡政府的厨师。叔叔来得很殷勤,忙时挑大梁的帮忙,闲时送些厨房里的剩鱼剩肉,让阿明家补充营养。
叔叔有时来还带来和姐姐年龄相仿的哥哥,哥哥瘦瘦弱弱的,长得有些猥琐,阿明不喜欢叔叔和那哥哥,感觉他们殷情献得很假,像表演样,特别是面对姐姐,眼睛笑成了一缝,格外的讨好,阿明很反感。
阿明姐姐也反感,可奶奶喜欢叔叔和那小伙,热情洋溢的感觉叔叔是演戏的主角,奶奶是配角,配得天衣无缝。
阿明直觉,叔叔的莫名讨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果然,奶奶一手当家,便自作主张的把姐姐许配了那个哥哥,姐姐出嫁的头天夜里,哭着对阿明说,要是知道娘在哪儿,她会去找娘,投奔娘。
可娘在哪儿,又有谁知道?村里人欲言又止,避而不谈,不知道是因为娘的不光彩怕阿明受伤害,还是惧怕阿明奶奶。娘失踪那天,阿明奶奶曾在村里来回游走呐喊,从今以后,谁要是提哑娘的话,她会三天三夜不歇气的问候谁的祖宗十八代,拼了老命的找谁算帐。
从那以后,阿明娘这个人彻底的消失了,村里的人都避而不谈,阿明想打听娘,问下娘的近况,也无人敢说。
阿明姐姐出嫁后,叔叔来帮忙就明显少了,奶奶老了,靠拄拐仗走路,日子更加窘迫,阿明不得不辍学就业。
阿明涉世后的路很顺,学了厨师手艺,认识了一个善良的姑娘,姑娘看中了阿明的厚道,善良,肯吃苦,愿意和一贫如洗的阿明携手共进。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夫妻共同的努力下,阿明在城里置了房。
这时阿明奶奶老得需要人照顾了,阿明奶奶又不愿到城里来住,说城里空气不好,阿明让媳妇带着儿子在乡下住,顺带照顾阿明奶奶。
阿明的儿子像缩小板的阿明,十分的黏阿明媳妇,小孩见了娘,无事哭三场,那是小孩撒娇的一种方式,阿明儿子依偎在阿明媳妇的那种开心仿佛刺痛了阿明奶奶,阿明奶奶看在眼里,脸上堆溢了内疚,心里一天比一天黯然。
阿明奶奶临终前拉着阿明的手说,你想你哑娘不?
阿明顿时泪如泉涌,说不想,那很假,年少他内心渴望的母爱像堵在心口的棉絮,让他喘息都少了快乐的味道;年中他有能力照顾娘时,他对娘失踪的无力感让他抽筋,他只有在梦里回味娘,一遍又一遍回味娘给予他的温馨和努力,舒展娘的模样。在他内心的角落里,那是他娘,他从没遗忘和遗弃。
他承认,最初他怨恨娘的不光彩的离开,在他和姐姐需要时的失踪,现在释然了,也许娘有娘的苦衷,毕竟奶奶对娘的嫌弃就像死结,堵在彼此的世界里谁都不开心。
阿明望望阿明奶奶老泪纵横的脸,两扇薄嘴一张一合的吃力的喘着粗气,阿明不作声,说想,对不住奶奶为自已的付出,说不想,又有些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他这时感觉自已堂堂七尺男儿犹如一个寡妇般唯唯喏喏。
阿明奶奶见阿明不作声,气若游丝的说,我错了,对不住你,便痛苦的离开。
阿明不明白,阿明奶奶勤俭节约,尽心尽力照顾自已,为啥临走时说我错了,带着内疚离开……唢呐声,哭啼声,吵闹声,声声入耳。
奶奶走了,辛苦一生,嗜爱阿明如命的奶奶却带着一句我错了,对不住你的心声走了,走的是那么让人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阿明奶奶走后第三天,村里人告诉了阿明娘的下落和失踪的原因。
原来,娘那天在房里纳鞋,有游乡的生意人路过他家门口歇脚,阿明娘给那人倒了杯水,得知那人因生意不好,响午过后还饿着肚子,阿明娘心善,见阿明奶奶不在家,斗胆的回厨房准备给那人弄点吃的,那人见阿明娘如此热情,心里不过意,便追到厨房,执意不让阿明娘弄吃的。
阿明娘要弄,生意人不让阿明娘弄,俩人在厨房拉拉扯扯时,刚巧走亲戚回来的阿明奶奶撞见了,阿明奶奶见状,勃然大怒,大骂阿明娘不要脸,趁她不在家,勾引野男人,给她死去儿子蒙羞辱,骂得生意人不敢解释,落荒而逃,阿明娘像苕了样(呆愣,傻了)站那儿傻哭。
阿明奶奶本来就不喜欢阿明娘,嫌弃她是哑巴,再加之自已儿子英年早逝,从内心上咬定阿明娘克夫,借此机会,她遂有赶走阿明娘之意。
阿明娘受不了阿明奶奶的责骂和侮辱,收拾衣服就准备离开,她刚踏出门口,阿明奶奶掷地有声的警告:记住,从此不许回来看你女儿和儿子,不许和他们有往来,如果我发现了,我会带你儿女一起上西天,死要死在一块。阿明奶奶用阿明和姐姐挟持阿明娘,阿明奶奶个性刚强,说一不二,为了防止阿明奶奶心急犯煳涂,阿明娘哪怕对儿女日思夜想,也不敢回来望一眼。
阿明听后,心里仿佛抽筋般的澎湃,他知道奶奶爱自已,可感觉到奶奶生前对他的爱让他惧怕,死后留给他的爱让他窒息,为何死前才明白,孩子永远是娘的心头肉,阻止孩子爱娘,娘爱孩子,都是在感情上犯错,是对亲情的扼杀,可惜奶奶的觉悟太晚了,是看到了阿明儿子依赖阿明媳妇,阿明媳妇爱阿明儿子,阿明儿子流露的幸福刺激的觉醒。
阿明奶奶临终前的道歉让阿明释然了对奶奶的怨,他何尝不怨奶奶,爱他,却不懂他的快乐。娘在时,他也想明目张胆的亲热娘,用笑声喧告下他的同龄人,他有娘,他爱娘,她也爱他,可如今,人走如灯灭,恩怨如帷幕,毕竟奶奶活着时没想一天享福,拴着对他的爱辛苦的操劳。爱没有错,错在奶奶的偏执的性格上,自已不放过自已,那是性格的悲剧。
阿明打听到娘一直寄居在邻镇的一座庙里,阿明和媳妇商量,想接娘在城里居住,享受天伦之乐,弥补他生命里曾欠缺的爱。
阿明媳妇满口赞成,对阿明说,别内疚,行孝,只要行动起来,永远不算晚,人活着,就给予了行孝的机会。
是啊,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惋惜,行孝,心动即行动,永远都不晚。他决定,明天他和媳妇穿着娘做的布鞋,带上儿子,把娘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
上一篇:刘半仙收徒
下一篇:母亲能应儿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