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儿
亲历故事返回首页
我们村边有一条小河,河里边以及周围都是沙土,所以得名沙子坑。沙子坑是一个死水河,没有连接大江大河,河水深浅全靠老天爷。雨水多,河水就深,雨水少,河水就浅。其实最深时也就一米左右。每到夏季闷热的晚上,全村人都去河里洗澡,男人在河东,女人在河西,小孩子们在河里乱窜,一会东一会西。我们抱着家里的塑料水桶当救生圈,还有带着自行车内带的,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带着拖拉机内带,着实让我们羡慕嫉妒,只有拖拉机内带才像电视里的游泳圈,那个年代一个村里也没几台拖拉机,我们当然也没见过游泳圈。
直到那年夏天盼儿走了,我们就再也没去过沙子坑洗澡。
明大伯是我家的邻居,在工地上当一个小包工头,家里比较富裕,总想着生个儿子继承香火。我十分理解农村人喜欢儿子的心情,在农村如果没钱没势再没儿子,周围的人就明摆着欺负你。
那时候计划生育抓的是真严,明大娘接连生了招弟和领弟两个闺女,胆颤心惊怀第三胎到五个月的时候,被管计划生育的知道了,半夜就去了明大伯家。听到动静,明大伯让明大娘躲在菜窑里,最后还是被发现了,被带走做了流产,也做了结扎。
随着闺女们渐渐长大,明大伯两口子还是没放弃要儿子。自己家生不了,就想着抱养一个。生孩子就是那么不公平,有的人就是生不出儿子,有的人就一直生儿子。我们村老张家的远房表哥家头胎生的儿子,二胎是双胞胎儿子,家里穷的叮铛响,养仨儿子着实费劲,母乳两个孩子不够吃,就得喝奶粉,奶粉在那个年代真算得上奢侈品了。母亲说哥哥生下来奶水也不足,那时父亲一天挣五块钱,奶粉一包是三块五,我们家也够穷的,好像那时都穷。
老张媳妇去探望做月子的表嫂,一家子并没有因为双胞胎儿子的到来而高兴,反而愁容满面。刚出生的小婴儿,睁开眼一哭就是要吃奶,大人的母乳吃不饱,就得吃奶粉,家里却没钱买奶粉。一家人商量着找个条件好的人家送走一个,老张媳妇一拍大腿,想到了明大伯。
就这样通过老张媳妇的牵线,明大伯终于有了儿子,取名盼盼,小名就盼儿(北方的儿化音是两个字连在一起读的panr,类似的还有米粒儿,媳妇儿,一会儿等等)。
盼儿从小喝奶粉长大,长得壮实,聪明又调皮,一家人喜欢得不行,尤其模样越长越像明大娘,不知道内情的人都说盼儿随娘。
盼儿八岁这年夏季,大雨说来就来了,雨后沙子坑边上很多人,有大人有小孩,洗衣的,洗菜的,还有牵着牲口来喝水的。小孩子们拿着小网子捞小蝌蚪,逮小鱼。
我喜欢中午人少清静的时候去钓鱼。找个玻璃瓶子,瓶口系上绳子,瓶子里放上碎馒头,把瓶子沉到水底,过个把小时,把瓶子拉上来,里面会有好几条小鱼。中午大人在家里睡午觉,小孩子就到处跑着玩,也不担心安全问题。
盼儿出事的这天是周末,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沙子坑玩水逮小鱼。从中午玩到黑,几个小伙伴都饿了,想着该吃晚饭了,就叫水里的盼儿一起回家吃饭,盼儿让他们先走,自己再玩会,这一玩,就再也没能回家。
晚上盼儿还没回家,明大伯一家人,在村子里一家家的找。村里的广播大喇叭也喊:谁看到了明家的盼儿,让他回家吃饭,家里着急呢,找不着人;盼儿,快点家走(家走就是回家)吃饭,你娘找不着你,着急呢。明大伯找到了和盼儿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孩子们告诉明大伯,他们确实和盼儿一起在沙子坑玩水了,只不过没一起回家,他们先回的,盼儿是后回的。可是一家人谁也没看到盼儿回家。明大伯一家人又急忽忽的跑去了沙子坑,河边放着盼儿的短裤背心和凉鞋,但是没人影,明大伯下河去找,明大娘又回村叫了很多亲朋好友拿着手电筒一起去河里找。当时河里的水也就是到大人屁股那块,盼儿二叔建议人们手拉手排成一排在水里趟,看能不能尽快找到,不一会就趟到了沉到水底的盼儿。盼儿肚子里没水,大人说盼儿是呛死的。
盼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明大伯一家人有多伤心,当过父母的都懂。尤其当时三十多岁的明大娘,头发一夜间白了一大半。
虽然盼儿不是亲生的,但是八年也是一天一天看着长大,怎能不心疼。儿没了,这是摘了当娘的心,心都摘走了,那得有多疼,有多痛,只有当娘的自己知道,别人无法感同深受。
盼儿走了以后,村里的大人不约而同的禁止小孩子们再去沙子坑玩水。
后来明大伯生意做得越来越好,给招弟找了一个上门女婿,连着生了两个儿子,都跟明大伯姓,两个孙子的到来,家里又热闹起来,明大娘总算走出了丧子之痛。
自从我做了妈妈后,最见不得生离死别,最见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写完这个故事,看了看身边瞎捣乱的娃,珍惜当下,家人都在,就是幸福。
上一篇:俊生说媳妇儿
下一篇:树的前世今生